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中乙联赛点燃城市激情 “票根经济”撬动兰州消费新杠杆

 2025/04/11/ 09:00 来源:兰州晚报 首席记者 赵文瑞

中乙联赛点燃城市激情 “票根经济”撬动兰州消费新杠杆

商场迎来客流高峰

  绿茵场上的激情碰撞点燃城市夜晚,而一张小小的票根,正成为撬动消费市场的新杠杆。近日,兰州市商务局联合七里河区创新推出“一票通享·活力七里河”票根经济促消费活动,通过中乙联赛电子票根与“观赛+购物+文旅”场景的深度绑定,打造“赛事流量”向“消费留量”转化的创新模式,为区域经济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

  创新破局:

  票根成跨场景消费“通行证”

  4月5日晚,兰州奥体中心玫瑰体育场上演中乙联赛焦点战,15600名球迷的呐喊声如浪潮般席卷全场,兰州奥体中心玫瑰体育场也成为本轮中乙联赛上座率最高的主场。来自陕西的球迷小R赛后就发布了“两日远征兰州球迷攻略”:“比赛太精彩了!趁机在兰州吃喝玩两天也很惬意。这次来到兰州感觉很亲切,更惊喜的是,凭票根打车、在商场购物还能享折扣,连吃饭都有赠菜,兰州的‘宠粉’模式很赞!”

  赛事当晚,奥体中心周边商圈掀起消费热潮。万达茂商场打破常规,启动“深夜不打烊”模式;奥体中心周边烤肉摊点直至深夜仍在排队。记者走访发现,自中乙联赛开赛以来,万达茂联合30余家品牌商户打造“票根经济生态圈”:老爸茶粤菜、大众巷子兰州小吃等餐饮门店推出专属折扣,汤姆家牛排定制球迷专属徽章,斯跑曼运动乐园、西旅·乐可龙神奇动物城等文旅项目推出票价或单项福利,更有人性化配套服务—白天2小时、夜间免费商场停车、滴滴出行专属优惠券等,实现“观赛—消费—出行”全链闭环。

  “一张票根撬动的消费杠杆效应远超预期!”万达茂市场经理马晓娟透露,赛事当日商场客流同比激增一两千人次,球赛当晚营业时间延长至23时后,整个清明档期客流创2025年新高,同比提升46%。4月9日工作日的赛事同样引发“蝴蝶效应”,商场客流较平日增长,营业时间延长至22时后。

  马晓娟表示,万达茂已启动了下一步的“票根经济”计划,一方面嫁接“兰马”等城市赛会IP,联动商家打造迷你跑、演唱会等沉浸式活动;另一方面牵手黄河楼、风起大汉等文旅地标,推出“零售+文旅”跨圈层优惠;另外还将推出“返乡车票/机票+消费”叠加福利,覆盖节假日、寒暑假等节点。

  政府规划:

  联动兰马等城市赛会IP 探索2.0版“票根经济”

  “票根经济”并非简单的折扣叠加,而是通过政企协作撬动消费潜能。兰州球迷杨先生算了一笔账:“打车优惠+购物折扣+餐饮赠礼,省下的钱足够再买两场球票!今年的联赛会持续到8月,我们有11个主场,我已经买了年票,下个月又有兰马,我打算邀请更多的朋友来兰州一起旅游观赛,希望政府后续能指导鼓励更多的餐饮、娱乐、住宿、零售商家加入‘票根经济’。”

  “近期国家出台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年促消费主要方向和工作重点。我们将按照七大行动安排部署,结合兰州消费市场实际,引领商旅文体健有机融合的新趋势,融会贯通吃喝玩乐游全链条消费生态,开展‘畅享兰州·乐购金城’主题促消费活动150场以上。”兰州市商务局物流业发展科科长刘建宝介绍,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平台经济等作用,启动“票根经济”2.0版本规划,联动兰马、兰洽会等城市赛会IP,探索“票根+文旅”“票根+商圈”“票根+交通”等多元场景,鼓励企业以票根为纽带串联多领域消费,支持向消费群体定向推送餐饮、购物、住宿等关联服务,让每一张票根都成为撬动城市经济引擎的“金钥匙”。

  专家解析

  “票根经济”的可持续路径

  ——多方共赢背后的技术逻辑与风险防范

商场体育运动亲子项目受欢迎

  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认为,“票根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通过精准定位赛事人群,将一次性消费转化为持续性、多场景消费,既提升了城市赛事的附加值,又为消费人群提供了定制化服务。“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赛事‘赛后冷场’的困局,为消费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目前部分地区已开始探索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杨怀玉认为,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技术支持与数据分析、跨领域合作与利益分配,以及提升消费体验与服务质量。“票根经济”也有可能面临挑战,如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和商家让利、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以及如何实现长期发展和品牌建设。“这种模式有可持续发展前景,需注重数据安全和消费者隐私保护,同时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票根经济’矩阵,有望成为推动消费增长和产业融合的有效途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文/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