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现代农业又添“生力军” 黄土塬上蓝莓熟了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莉芳 张越 马婷
时下,走进安定区鲁家沟镇高原蓝莓产业园,一簇簇蓝紫色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和分装。这片曾经以马铃薯传统作物为主的旱塬地,如今因蓝莓产业的兴起焕发出勃勃生机。
“种了半辈子土豆,从来没想过还能吃上自己种的蓝莓。”韦国莲边采摘蓝莓边告诉记者,他们家是鲁家沟镇台安新村易地搬迁户,距离蓝莓基地走路不到十分钟,“从去年建棚开始,我就和邻居在基地务工,一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既能挣到钱还能顾上家,很方便。”
一颗小小蓝莓,承载着黄土高原农业转型的希望,也寄托着乡村振兴的梦想。定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长期以来,传统作物种植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农民增收困难。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2024年5月,我们在前期充分论证考察的基础上,从山东引进蓝莓组培苗试种800株。”陕西旭菁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荣介绍,试种蓝莓因高海拔气候糖分积累更足、果型更大。试种成功后,基地迅速扩大规模,如今19座温室大棚的1.5万株蓝莓迎来采摘旺季,亩产超2000斤,单棚收益达15万元以上。
在海拔1800米的高原种植蓝莓,背后是强大的科技支撑。面对高海拔、强光照、少降雨、温差大的种植难题,企业联合甘肃省农科院组建专家团队,创造性开发出“三膜一网”立体保温系统:外层防雹网抵御极端天气,中层遮阳网调节光照强度,内层地膜保持土壤墒情,配合自主研发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成功实现蓝莓根系在旱作环境中的健康生长。
“我们给每棵蓝莓都建立了数字档案。”郭荣指着大棚里的传感器介绍,pH值、EC值、空气温湿度监测、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实时上传云端,“旱作蓝莓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滴灌系统精准控制水分,配合有机肥改良土壤。这种智慧农业模式让蓝莓优质果率提升到90%。
作为青岛·定西东西部协作携手打造的“蓝莓奇迹”,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参与管护获得薪金,不仅带动附近百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成为定西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乡村振兴破题的关键引擎。
定西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蓝莓产业的成功探索为旱作农业区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未来将推广“企业带产业、产业联农户”模式,培育更多科技含量高、生态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高原特色产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03日甘谷蓝莓抢鲜上市 奏响乡村“莓”好乐章
- 2025年02月21日岷县:高原蓝莓喜迎丰收
- 2025年02月19日临泽试种蓝莓挂果 有望3月成熟上市
- 2025年02月06日岷县:小小蓝莓果 托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