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看发展 招商引资拼落地】
灵台昊康牧业:项目落地生根 产业“牛劲十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景 洁 王富强
春日里,走进位于平凉市灵台县上良镇的昊康牧业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一座座现代化的双列式标准化牛棚映入眼帘,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亮泽的肉牛悠闲进食,工作人员驾驶着饲料投放车为红牛添加草料,繁忙有序。
上良镇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作为平凉市首个标准化万头育肥场,是灵台县2023年招商引进的一项牛产业链重点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570亩,建成办公区、生活区及干草棚、青贮池等配套设施,新建17栋标准化双列式牛棚,青贮饲草4万吨。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育肥出栏平凉红牛1万头以上,实现收入2.4亿元。”灵台县上良镇昊康牧业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副经理王杰介绍,基地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平凉红牛的育肥效率和肉质品质。
项目落地生根,企业把“先进”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带到了灵台。
“基地是标准化的平凉红牛繁育基地,繁育的平凉红牛肉质细腻坚挺、色泽鲜红,脂肪沉积丰富、均匀,深受市场青睐,可以定向屠宰、分级售卖。而直线育肥可以确保繁育的红牛性格温顺,应激反应较小,利于生长,有效防止传染病。”该企业生产厂厂长钭鹏华介绍说。
谈起精准饲养,钭鹏华娓娓道来:“我们有自己的饲料公司,玉米、麸皮、豆粕等原料在源头上得到质量把控;配有专业的营养师,负责高效配制专用饲料生产;有‘中央厨房式’的全日料配制车间,原料采用当地的全株玉米青贮和安徽调运的精制麦草,日料制作由电脑按比例调配,确保肉牛饲养营养均衡。前端饲料制作、中端饲料配制、末端喂养,这三方面公司共投入2200万元购买设备。”
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
“我们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企业负责养殖技术、犊牛收购和育肥销售,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养殖,农户通过繁育犊牛获得稳定收入,这就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王杰介绍道,基地还建成8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年可消化灵台县8万吨玉米精贮和2.2万亩玉米秸秆,并提供固定就业岗位近百个,吸纳当地临时用工2000人次,带动周边青贮饲料种植、畜牧兽医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户增收。
项目顺利投产、企业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
“我们于当年9月签约,10月开工,县上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土地流转和水电路等设施配套,我们用不足5个月建成项目并投用。”王杰说,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基地牛存栏达8000多头。
为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灵台县上上下下有多拼?
灵台县成立工作专班,动员群众流转建设土地570亩、迁坟100座,流转饲草种植土地6000亩,争取380万元扶持资金完善水电路配套设施,争取粮改饲项目补助102.5万元,解决企业3000人次临时用工问题,畅通有机肥销售渠道……
作为传统养牛大县,灵台群众养牛经验丰富,饲草资源充足。近年来,当地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招商,着力建基地、强龙头、育良种、扩规模、延链条、聚集群,全力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灵台县共储备重点招商项目85项,落实省外到位资金82.11亿元,同比增长70.79%,占年度任务63.5亿元的129%,近两年入库项目资金到位率82%。
企业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灵台县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围绕地企配合、需求对接、协调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6方面27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全力为企业落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0日【强信心 看发展 招商引资拼落地】甘肃举全省之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
- 2025年04月10日2024年舟曲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位居全省榜首
- 2025年04月02日【强信心 看发展】武威 招商引资签约金额149亿元
- 2025年03月29日【强信心 看发展】甘南州签约招商引资项目金额逾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