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报效祖国 扎根西部】马云锡:用科技创新守护西部生态

 2025/04/14/ 15:07 来源:新甘肃 记者 冯宝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清晨,29岁的马云锡站在祁连山北麓的草原上,操控着20架植保无人机编队掠过枯黄的草甸。机翼下,裹挟着微生物菌剂的牧草种子如细雨般洒落,这已是他带领团队完成的第127个生态修复项目。

  从校园实验室里炸机32次的“航模少年”,到带领团队治理40万亩生态屏障的“无人机队长”,这位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90后”硕士毕业生,用7年时间将实验室里的无人机图纸,变成了守护西部生态的“空中卫士”,在草原修复、农田抗旱保粮的战场上书写着新农人的担当。

植保无人机作业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创业突围

  “创业不是风口上的投机,而是扎根土地的深耕。”马云锡摩挲着黝黑的手背,回忆起2018年那个改变命运的春天。

  当时还在读本科的马云锡,利用参加创业比赛获得的奖金及申请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在母校创业园注册成立甘肃绿控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创业初期,十分艰难。为推广无人机植保技术,马云锡带着团队在河西走廊辗转三个月,用3200亩苜蓿叶面肥喷洒的实测数据,才说服永昌县当地农户。“记得第一次签单时,我们连夜驱车120公里,在戈壁滩上搭帐篷住了三天。当看到无人机编队在晨光中起飞,机翼下的药液如细雨般洒落,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马云锡检查无人机。

  设计、组装、调试……白天抱着无人机在河西走廊的田间地头做对比试验,夜晚在校园论坛、校友群里科普飞防技术。经历了多次“炸机”失败后,他终于成功组装出公司第一架可开展农作物植保的无人机。

  虽然第一台植保无人机还处于低水平的试验阶段,远没有达到智能化要求,只能通过人工来手动操控,但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科技赋能生态修复的绿色答卷

  “甘农小马”是圈内对他的认可。2018年在永昌县苜蓿地里完成的首单3200亩叶面肥喷洒,为当地农户节省了60%的人工成本。

  在2023年永昌县60年一遇的旱灾中,40台无人机组成的“抗旱军团”连续作业18天,通过无人机“薄雾缓释”技术,在永昌县玉米地上空织就“液态遮阳网”,为18万亩秋粮作物喷施抗逆调节剂。“正是这种拼劲,让我们保住了家乡的玉米产量。”回忆当时,马云锡眼眶泛红。

马云锡团队无人机群作业现场。

  2020年硕士毕业时,马云锡带着团队扎根祁连山生态修复一线。当时,马云锡团队操控的无人机群以“蜂群战术”掠过裸露的鼠害草场,每架携带的20公斤草籽精准嵌入土壤,让30万亩退化草场重现绿意。

  “我们研发的‘陇原草种’无人机飞播系统,创新使用无人机搭载牧草种子与微生物菌剂,实现‘飞播+生态改良’双效合一。比传统方式效率提升5倍,成本降低40%。”马云锡点开监测大屏,绿色的植被覆盖动态曲线正在河西走廊地图上延伸。

  如今,马云锡的团队已构建起“草原修复+智慧农业+生态监测”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他承担的祁连山生态修复项目已拓展到森林防火监测、濒危物种栖息地评估等领域,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能精准识别0.5平方米的病虫害区域,拥有20架升级版无人机载重达40公斤,导航精度达到厘米级,累计生态修复面积达40万亩。

  新时代新农人的责任担当

  在公司荣誉墙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甘肃省青年生态文明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证书与田间作业照片交相辉映。

  2019年,马云锡成为国家航空植保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的常任理事,并成立了甘肃“陇飞客”植保无人机联盟,2023年成立永昌县农业无人机联合社并任理事长。

  走进永昌县农业无人机联合社的培训教室,热闹非凡。这是马云锡团队为当地农户进行无人机操作以及无人机植保的培训现场。

马云锡团队为大家进行植保无人机科普知识讲解。

  据了解。这支由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生组成的青年团队,已带动全省136名青年返乡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2000人次。

  当被问及为何拒绝数10万元的年薪邀约时,马云锡说:“我们的绿色事业,得用一辈子来扎根。”

  “我们正在研发生态监测无人机,要让无人机变成‘空中农艺师’,每架设备都能自主判断作物需求。”面对未来,马云锡的规划清晰而坚定。

  这个从实验室走向田野的年轻人,用科技与汗水书写着新时代西部创业者的答卷——扎根西部,报效祖国,让青春在生态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光芒。

马云锡团队作业现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