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兰州新区多维发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2025/04/15/ 08:18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史晓峰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关键环节改革

新区多维发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兰州新区报记者 史晓峰

  “多亏了你们帮助,让我的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虽然不是新区企业,但工作人员依然认真负责,我感受到了兰州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对经营主体的包容和支持,为兰州新区点赞!”近日,兰州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通过数字服务方式,为某企业恢复正常信用,获得了该企业法定代表人陈女士的致电感谢。

  陈女士的事例,正是兰州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多举措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生动呈现。

  近年来,兰州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管理等营商环境体系优化,全力推动关键环节改革,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监督管理,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纾困解难添动力

  强化政策供给,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2条”、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34条”、《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帮扶培育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多维度、全方位扶持经营主体发展。

  加强涉企服务,持续开展“包抓联”“六必访”及“问情服务”等涉企服务活动,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构建“亲清”政企关系。

  兰州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登记科科长高崇伟介绍,去年,兰州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联系走访经营主体5000多户(次),协调解决问题180多件,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60余户3000多万元。

  政策务实、服务高效,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甘肃泰合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新区矿产园区后,得益于兰州新区高效、便利、全面的政务服务,项目得以快速启动,正在加快建设。

  “各部门的倾力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兰州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更让我们坚定了扎根新区、做大做强的信心。”公司项目负责人周龙深有感触地说,政策的支持、服务的提升、市场的开放,为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还持续深化注册登记改革,迭代升级市场准入环境,努力打造公平有序的企业发展环境。

  聚焦企业开办、变更、迁移、注销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推进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等“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式、一站式服务。

  拓展“证照联办”“证照并销”改革深度,提升经营主体准入退出便利度。搭建企业电子印章平台,完善企业电子印章库,推进在册企业“应入尽入”。2024年以来,累计为经营主体发放免费印章6500余套,为企业节省刻章费用600多万元。

  2024年11月,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推动关键环节改革——在服务大厅探索开通数字服务窗口,推行AI机器人24小时电话自动接听、电话预警及视频办事导航等利企便民服务措施,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多样化、零见面的咨询服务。

  “这一创新举措使窗口工作人员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提供更多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帮办服务,有效解决了非工作时间业务咨询难、办事群众不会操作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窗口服务效能。”高崇伟说。

  优化发展环境增活力

  不止如此。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进一步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推广“监督+服务”执法检查模式,在积极营造宽松包容发展环境的同时,以高效、有效的监管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新监管机制和方式,细化“柔性执法”措施,探索“无事不扰”白名单制度,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智慧监管、非现场监管,全面推行“综合一次查”联合执法机制,推动监管方式从“管事项”向“管行业”转变,减少现场检查频次。2024年以来,办理免罚、减轻处罚案件150多件,占全部行政执法案件的60%以上。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兰州新区在册民营经济主体50775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19%。”高崇伟说,新区民营经济呈快速发展良好态势,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是民营企业发展创新的沃土。”3月27日,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冲在参加全省民营企业座谈时如是说。

  这句话,同样也是对甘肃海亮选择落户兰州新区专注铜箔制造、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最好诠释。

  自落户以来,兰州新区的一系列惠企政策为甘肃海亮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如今,甘肃海亮已是甘肃省首个入选“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的企业,更是国内首家出海的铜箔企业。

  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曹卫东说:“今年,我们将持续扩大市场准入,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实,坚持‘有事上门、无事不扰’,努力营造更优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