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牢记“国之大者” 筑牢生态屏障——甘肃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5/04/17/ 08:0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吴玉萍 成健

牢记“国之大者” 筑牢生态屏障

——我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甘肃黄河(临夏回族自治州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丁勇

2025年2月16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暨“九大行动”启动会议在兰州召开。

  我省规范和优化涉企行政检查。继续加大环境要素保障力度,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深化环评改革,开展项目环评审批权限梳理和承接效果评估。图为戈壁新能源项目。陈新文

  如今,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黄土高原,风电、光伏基地连点串线,一条跨度上千公里的绿色能源走廊横贯陇原大地。风与光正成为重要资源,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能源转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丁丕青

  我省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落叶阔叶天然次生林,森林覆盖率为84.42%,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李韬

  2024年甘肃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成效,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监管,祁连山地区5市11县连续3年考核优秀。评估显示,祁连山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区域占比增加37.5%。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赋予了甘肃生态类型多样、格局分明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甘肃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近年来,甘肃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监管,让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由“稀客”变为“常客”。任玉馨

  吴玉萍 成健

  甘肃在全国生态大局中的功能作用举足轻重。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甘肃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也是必须扛好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甘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并在我省首次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近年来,全省上下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建起“全链条生态保护+全方位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从祁连山生态修复到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从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到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全省上下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挥毫泼墨绘制着“山川润绿、河湖清碧、城乡宜居”的陇原新卷。各级党政机关以制度刚性守护生态红线,各族干部群众用汗水浇灌绿色希望,共同绘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画面。

  制度先行 勾画未来 绿色发展成为新时代陇原大地的鲜明底色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生命线工程与底线性任务,先后颁布实施《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两份纲领性文件。这两项重大决策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制度化、体系化发展的新阶段,在陇原发展史上镌刻下绿色转型的里程碑。

  《决定》深刻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系统构建“三位一体”目标体系: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战略定位,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以增进群众生态福祉为根本目的。文件创新提出“四梁八柱”实施框架,既部署加强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等重点工程,又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生态补偿等制度机制,形成“治山理水”与“建章立制”双轮驱动的治理格局。

  为将决策部署转化为实践成效,我省全力打好绿色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国土绿化、治水兴水、防沙治沙、环境安全“七大标志性战役”。生态环境系统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发起“三大保卫战”,向固体废物、农业农村污染亮剑实施“清零行动”,开展“山河换装”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铜墙铁壁。一项项举措如一柄柄利剑,精准刺向污染防治痛点,彰显甘肃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

  经过系统性治理,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祁连山祛多年沉疴,还欠账旧账,恢复了往日的美丽……这一系列实践成果,正是我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注脚。

  围绕中心 铁腕治污 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我省通过定期调度研判、强化督导帮扶等措施,督促环境质量反弹市州限期整改。同时,出台《甘肃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投入巨资实施钢铁、水泥行业项目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全省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兰州市打出工业炉窑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组合拳”,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并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让“兰州蓝”变成“常态蓝”;白银市通过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扬尘污染管控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张掖市通过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措施,让天空更加湛蓝。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为了守护母亲河,我省坚持“三水统筹”,部署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措施,全省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如今,黄河甘肃段水质持续改善,清水长流,润泽民心。洮河、渭河等河流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水质明显改善。同时,我省还加强了湖泊、水库等水体的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用上清洁的水。

  土壤是万物生长之基,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我省部署了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调查评估、严格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等措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米袋子”和“菜篮子”的安全。在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方面,我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方面,我省大力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让受污染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省部署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加强固体废物监管、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管和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了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同时,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置,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农业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我省部署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处置,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省部署了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措施,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同时,强化荒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核与辐射安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我省部署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攻坚战,通过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核与辐射安全的认识水平。

  充分发挥环保督察作用 既抓问题整改又抓长效机制建设标本兼治显成效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利剑”。我省高度重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精准细致的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目标、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62项整改任务和1984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共反馈51项整改任务和2643件群众举报问题。经过努力,5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47项,2643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全部办结。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共反馈59项整改任务和1707件群众举报问题。截至目前,5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3项,1707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办结1633件。

  我省在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同时,更注重标本兼治,既抓问题整改,又抓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等措施,我省逐步建立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监测评估考核为重点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改革深化激活力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整体谋划,出台了《甘肃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水平和能力,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

  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和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牢记“国之大者”,持续深化“三抓三促”行动,精准聚焦关键指标,重点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生态空间统一监管、环境风险防控、碳排放“双控”等“九大行动”,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