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陇南市依托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灾害预报试点工作观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海晓宁
陇南市因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暴洪、滑坡等灾害时有发生。如何精准预测天气变化,在防汛工作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是当地气象部门常年面临的严峻考验。
陇南市气象局针对工作中复杂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实际要求,通过多年实践积累,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当地筑起了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气象预警叫应,让群众及时转移避险
一大早,李斌和往常一样吃完饭就出门了。作为陇南市三河镇李家台子村的村支书,李斌要经常巡查了解村里三个村民组的生产生活情况。“现在这个季节的工作重点是防火灾;到了汛期,就得防洪水了。”
说起去年7月陇南暴雨天气过程,李斌记忆犹新。
“当时已经连续下了一周多的雨,到7月21日晚上,河堤快被淹没了。”随着雨越下越大,7月22日上午11时,李斌收到了气象和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他立即冒着大雨挨家挨户敲门,组织人员撤离。
“下游地势较低的几户居民家里被淹了,我家的半边厨房也被洪水冲垮了。”村民李海东回忆,当时陇南市普降大到暴雨,洪水裹挟着上游的石块砸在穿村而过的福津河的河堤上,撞出了巨大的声响。
“那个声音特别大,响了一晚上,让人很害怕。”李海东的母亲何喜女说,“村干部在水涨之前,就来紧急通知我们撤离,大家都很安全。”
灾后评估受灾损失时,李家台子村所在的三合镇被划定为陇南八个重度受灾区之一。由于气象部门的迅速警示和李斌及同事们的快速响应,李家台子村的812人提前转移避险,没有人员伤亡。
跨部门协同,下好应急“一盘棋”
作为“依托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以降水为重点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体系”试点城市,陇南市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建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这一系统汇集21个部门信息资源,通过“一张图”构建起“气象+多部门”联防机制,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各部门能够快速查询资料、研判灾情、发布预警和指挥调度。
同时,全市366条跨区域小流域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应用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小流域上下游暴雨、洪水、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和互通共享。
当各行业监测站点出现短时强降水时,该系统可迅速向周围10公里的县、乡、村各级干部和信息员发送预警信息和雨情提示,实现精准发力、靶向预警。
陇南市气象局局长樊明表示:“我们强化‘叫应’服务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在5分钟内直达乡镇责任人。”
“以前我们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根据灾害结果启动响应,现在是根据气象预报来提前启动应急响应。”陇南市应急综合事务中心副主任刘映超说,在去年7·22天气过程中,接收到气象部门的预警后,应急部门迅速与相关部门展开会商,分析研判雨情、水情、山洪灾害及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明确各部门做出相应决策应对准备、组织转移等工作要求,预报预警前置化对防汛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数据赋能,筑牢防汛“安全网”
以前,气象部门发布的普适性预警信息,各级各部门往往层层原样转发,相关行业、镇街收到的都是同样的内容,针对性、权威性、时效性都有所欠缺。
如今,陇南市气象局依托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的“151”(1个责任体系即气象灾害防御组织责任体系;5个机制即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机制、预警信息“叫醒叫应”机制、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小流域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长效机制;1个平台即“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及其手机版APP“陇南智慧气象”为主的“智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构建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体系,促进气象防灾减灾与政府综合防灾减灾有机融合,实现了多部门监测信息实时共享和直达基层的灾害防御信息多渠道“一键式”发布,建立起“一次预警,分工叫应”机制,能够提供递进式气象预报服务。
同时,陇南市减灾委建立了覆盖全市64万群众的“陇南应急之声”微信矩阵群,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入户。
“通过预警响应规范编制,我们将气象部门防御指南转化为了行业、乡镇行政指令。”陇南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王大伟说,“定制化”的信息让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的信息接收对象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进一步强化属事属地责任,增强预警管理实效。“大家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更具针对性了。”
据悉,2024年陇南地区出现的14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中,相关部门通过“指挥系统”和“国突系统”发布各类气象服务短信60余万人次,重大天气过程“暴雨+山洪+地灾”三预警齐发,暴雨预警提前量68分钟,强对流预警提前量80分钟,为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4月15日陇南天水因气象灾害影响发生故障供电线路全部恢复供电
- 2024年01月10日修订版《甘肃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公布施行 取消备案制度和不合理罚款事项规定
- 2021年04月28日玉门遭遇大风袭击 农作物受损严重
- 2021年04月07日平凉市级多家单位会商春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