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强信心 看发展】增速6.2%!真抓实干奠定良好开局——透视一季度甘肃省经济运行“开门红”

 2025/04/24/ 08: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范海瑞

【强信心 看发展】

增速6.2%!真抓实干奠定良好开局

——透视一季度甘肃省经济运行“开门红”

  3月14日,G30连霍高速公路兰州清忠段什川黄河特大桥建设者们抢抓工期施工,确保大桥5月底全线贯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2月25日,在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威至张掖段四标山丹境内工程建设现场,建设者正在安装调试设备。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

  3月1日,山东能源灵台电厂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是“陇电入鲁”能源战略通道上的一个重要电源点项目。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黄蔚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季度对于全年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可喜的是,日前传来好消息,我省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118.7亿元,同比增长6.2%,连续13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呈现高开高走、向上向好、全面进位的积极态势。

  甘肃首季经济成绩单上一组组数字,凸显了甘肃产业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首季“开门红”,也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动谋划,在真抓实干中争先进位

  全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具体“红”在哪里?

  “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顾克勇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11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增长6.6%,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土壤墒情适宜,蔬菜、水果产量较快增长;畜牧业拉动有力,牛羊家禽出栏量快速增加,牛奶产量呈两位数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1022.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1%,是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有色、电力、医药、建材等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形成有力支撑;主要工业产品持续增量扩产,其中,黄金、铅、精炼铜、镍、集成电路产量呈两位数增长,原油产量增速居全国第5位,天然气产量增速达89.3%,居全国第1位。

  第三产业增加值1896.9亿元,增长5.2%。服务业运行回升向好,信息传输、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增加值呈两位数增长。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接待游客和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1.7%和16.5%。

  成绩来之不易,在这一份亮丽的陇原答卷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中央在甘单位、在甘央企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

  实践证明,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是抓好经济工作的关键之举。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省委、省政府早谋划、早安排、早上手,建立“1+9”的贯彻落实工作体系,调研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确定“七地一屏一通道”的工作抓手,使各项工作压茬推进、齐头并进。

  开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部署,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四强”行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跑好开年“第一棒”,打好开年第一仗,确保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抢抓机遇,在产业焕新中增强动能

  着力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甘肃省加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招。

  我省坚持推进链群发展强产业,深入开展强工业行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组织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等行动,重点产业链焕新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一季度,金川集团主要产品产量全面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933亿元,营业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加286亿元,利税总额达45.6亿元,迎来首季“开门红”。金川集团各单位利用高品质产品和高效能生产线巩固传统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永昌铜业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二期)640个电解槽全面投产,金川集团镍盐公司28万吨/年硫酸镍项目实现全系统稳定运行。在新兴产业领域,金川集团大力开发高温耐蚀、医用合金等关键战略材料;面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行业,快速布局铜板带、高铁铜基母料等高端材料产业,1万吨/年高端装备用镍基合金先进材料生产线、2000吨/年镍基特种合金焊材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一季度,兰州石化累计加工原油225万吨,生产成品油152.3万吨,生产乙烯40.9万吨、同比增产1.7万吨,生产合成树脂52.2万吨、合成橡胶5.8万吨,新材料产量17.1万吨、同比增长9.3%,11万吨/年聚丙烯、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茂金属运行周期创历史最高水平,开局跑出“加速度”,经营凸显“真成色”。

  一季度,白银集团完成铜铅锌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0.41%,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83%,胜利夺取首季生产经营“开门红”。白银集团锚定全年“产能全面释放、指标全面优化、成本全面降低、收入全面提高”的目标任务,以全产业链思维深入实施“链条韧性培育锻造、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实融合提质增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行动,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能全面释放、生产经营稳步提升。

  工业是我省经济的“基本盘”,是近年来全省经济运行中挑大梁、作贡献的“硬脊梁”。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3%和19.2%。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4.3%,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增长1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和6.5%,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增长37.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42.6%和54.1%,新动能不断积聚。

  我省深入开展“四强”行动,一季度,全省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全省强科技行动推进大会,以及央地合作、新型工业化、石油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工作推进会相继召开,加力落实强省会措施,完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推动“四强”行动不断走深走实。全省坚持精准调度,深入贯彻国家政策,及时优化调整落实措施,注重打通政策落实的堵点,全力破解工作推进的难点,特别是工业领域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重点企业稳产增产,拟开工、拟投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全省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谋划储备,新入库项目855个,完成投资增长43.2%,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8个百分点。加强项目实施力度,编印“三个项目清单”,组织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04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84亿元,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增长11.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5%。民间投资增长8.9%,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民间投资增长17.4%,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精准施策,在改善民生中提升质效

  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基础,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一季度,全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8.3%。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2%。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6%,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支出较快增长。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4和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比去年同期缩小0.04。

  据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张涛介绍,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态势,带动全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就城镇居民收入来看,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全省聚焦就业困难群体,加大帮扶助企稳岗,通过联合开展援助月专项活动等,做大做强甘肃务工品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我省出台《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增加。春节期间,甘肃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增长较快,为第三产业经营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带动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全省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基本民生兜底力度,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基础养老金上涨,为全省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

  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全省各地全面推进强县域行动,启动2025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多渠道拓宽输转方式,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大力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90元,同比增长6.9%,我省积极争取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项目资金,提高农业领域设备更新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提高低收入人口医疗报销政策范围,延续上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标利好,全面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动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

  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也为持续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国家一揽子政策加力和省里一系列促消费措施的支持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增速为3.6%,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明显,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9.5%、98.9%和47%。网络消费需求旺盛,限上批零住餐业网络零售额增长28.2%。全省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9.9%、12.2%。

  全省进口、出口双向发力,进出口总值高速增长。进口、出口分别增长50.7%、45%,增速均居全国第2位。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75.8%,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增长13.6倍。

  我省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省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1740个,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7.5%。新设立经营主体同比增长8.4%,其中新设立企业增长21.7%,日均新设立企业比去年同期多44户,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6户,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数达3285户。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立荣介绍,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比全国高5.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按照年初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部署,各市州坚持以“起步就要奋进、开局就要争先”的姿态,全面推进续建项目开复工,一季度,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项目投资增速全部为正,陇南、庆阳等10个市州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向发力,在你追我赶中竞相发展

  一季度,全省上下保持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兰州新区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5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2%,已连续2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9%。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以“早抓快干促落实,加力奋进开好局”的精气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拼经济促发展的着力点,全面贯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聚集、经济运行全过程,进一步优机制、深谋划、强招商、聚产业,全方位扩大有效投资,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能。

  金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21亿元,增长13.2%,高于年初计划5.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市企一体推进强工业行动和产业赋能行动,强化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全力服务和支持以金川集团为主的重点企业稳生产、扩市场、提效益,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重点企业支撑有力,全市163户规上企业中,150户企业正常生产,占规上企业数量的9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9%。

  酒泉市各级各部门铆足干劲抓发展、坚定信心开新局,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9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8和3个百分点,顺利实现“开门红”。酒泉市扎实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白名单”工作机制,“一企一策”助企纾困,全市44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除15户季节性和16户其他原因停产企业外,415户企业实现应复尽复。

  张掖市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2.52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33.03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7亿元,增长9.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全市有生产活动的27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实现增长。

  目前,全省上下正锚定目标,努力将“开门红”变成“季度红”,把“首季旺”变成“全年旺”,为完成全年目标积势蓄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