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两当:榆黄蘑为群众撑起“黄金伞”

 2025/04/29/ 08:52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 师春燕

两当:榆黄蘑为群众撑起“黄金伞”

  陇南日报通讯员 师春燕

  近年来,两当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一簇簇榆黄蘑,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在甘肃东南部的秦岭南麓,两当县左家乡的大棚里,长势喜人的榆黄蘑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榆黄蘑,因菌盖金黄如缎、菌柄莹润似玉而得名,依赖昼夜温差积累鲜味物质,更需阳光照射与通风环境保持菌体挺拔。黄波食用菌基地正是抓住这一特性,采用“仿野生培育法”,让菌棒在山林间自然呼吸,产出的榆黄蘑不仅菌香浓郁,更是成为餐桌上的“绿色黄金”。

  两当榆黄蘑的金色菌盖下,藏着惊人的营养宝藏。经检测,每100克干品含蛋白质25.2克、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多糖含量达3.2%,硒元素含量是普通菌类的3倍。榆黄蘑有预防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发生的功效,可以改善记忆力,提高思维敏捷度。除此之外,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益气、养血、滋阴、和营、降压等功效。

  2023年,两当榆黄蘑凭借零化肥、零激素的有机品质,斩获“甘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认证。当天然鲜味与营养优势相遇,两当榆黄蘑完成了从“山珍”到“健康硬通货”的价值跃升,为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写下了生动注脚。

  “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4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曾经是留守妇女的白月琴,如今是黄波菌业的技术骨干。在种植基地,像她这样的务工者有100多人。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模式,引导群众通过食用菌种植走上致富路。

  产业兴则人才聚,榆黄蘑让返乡务工、留守妇女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左家乡通过榆黄蘑产业带动5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村集体年分红最高达24万元。

  从山林里的珍稀菌种,到带动增收的“黄金产业”,榆黄蘑的蜕变之路,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它用生态种植守住了绿水青山,用营养价值打开了市场大门,用产业集群留住了返乡人才,更用全链开发激活了乡村“造血”功能。

  当全域有机的蓝图在两当大地徐徐展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特色产业的崛起,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这把“黄金伞”,正为秦岭南麓的百姓撑起一片共同富裕的蓝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