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钢集团东兴嘉宇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铝材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在西北戈壁之上,嘉峪关市因钢而生、依钢而兴。钢铁工业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发展根基,更如同强劲脉搏,驱动着经济持续向前。长期以来,嘉峪关始终将工业置于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坚持以“工业强市”发展方针不动摇,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4年,嘉峪关交出亮眼答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且连续22个月保持在9%以上的高位增长。进入2025年,发展势头依旧强劲——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持续为城市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4月27日,记者跟随“强信心看发展”2025全省经济宣传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这座被誉为“戈壁钢城”的工业重镇,对当地工业经济发展进行了采访。
强基筑项 提质增效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产业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嘉峪关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走进酒钢集团东兴嘉宇新材料有限公司,长达1.25公里的现代化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上游企业甘肃东兴铝业生产的电解铝,在这里经过加工,摇身一变成为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3C数码产品、食品药品包装等领域的高端铝材。
谁能想到,几年前嘉峪关的铝产业还停留在初级电解铝阶段,几乎没有多少高端铝材产品。东兴嘉宇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公司目前有60条铸轧生产线、6条冷轧生产线及配套辅助设施,具备年产60万吨铝板带材的能力,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铸轧生产线。”甘肃东兴嘉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文斌介绍。
嘉峪关积极发挥铝产业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延链补链强链,坚定不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今年,随着酒钢铝产业板块“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东兴嘉宇铝合金板带精深加工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企业高端铝材生产能力再创新高。
“生产的铝箔目前最薄的达到了0.05毫米,比头发丝的直径还薄。”王文斌说。
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做好引入增量文章。嘉峪关抢抓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机遇,从产业中培育项目、从政策中谋划项目,加快实施了酒钢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电解槽阴极全石墨化改造等项目,引进落地嘉唐铝业氧化铝生产项目,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今年一季度,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项,签约额20.06亿元,到位资金29.22亿元,同比增长71.6%。

嘉峪关索通公司内正在张贴的巨幅海报。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摄
盘活存量 焕新升级
走进嘉峪关索通公司,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将一幅巨大的海报张贴到厂区内的一处大型宣传板上。海报上“向碳 向绿 向智 向新”的字样格外醒目。
这八个大字,不仅标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更体现了嘉峪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
作为国内预焙阳极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嘉峪关索通公司生产的预焙阳极以高密度、高强度、导电性能优、能耗低等特点著称,年产量稳定在66万吨左右,是东兴铝业预焙阳极的重要供应商,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为推动铝产业链绿色化升级,我们在2024年启动实施了8号、10号煅烧炉节能改造项目。”公司煅烧车间主任王长鑫介绍道。2024年12月,项目建成后,效果显著,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年节约标煤约3000吨,减少碳排放超8000吨。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近年来,嘉峪关索通公司以生产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为导向,启动数智化建设。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借助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大幅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加速推动企业向现代化水平迈进。
不仅如此,依托现有的预焙阳极产业基础,嘉峪关索通公司还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围绕低碳智造,斥巨资引进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投资110亿元建设嘉峪关索通低碳产业园。该产业园布局了负极材料、特碳、碳/碳复合材料、石墨化电极、石墨化阴极等多条生产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和储能设备等热门新兴领域。
以嘉峪关索通为典型代表,过去几年,嘉峪关持续加大对钢铝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十四五”以来,累计推进实施“三化”改造项目100余个,完成投资150亿元,成功激活了存量经济,实现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嘉峪关1000兆瓦/2000兆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建设现场。
谋划未来 拓展空间
来到嘉峪关1000兆瓦/2000兆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这个总投资10.9亿元的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土建和设备安装已完工,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预计6月底并网运行。
这一项目是嘉峪关市2023年重点招商引资成果,分两期建设,每期储能站规模达500兆瓦/1000兆瓦时,并配套建设330千伏变电站1座。它的建设,也是嘉峪关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又一生动实践。
依托河西走廊丰富得天独厚的风光电资源优势,嘉峪关积极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统筹发展光伏发电、储能、新能源电池和绿色高载能等配套产业。同时,深入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力推进“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产业体系建设。
2024年,随着宁晟独立储能电站、和利氢能新型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协同配套项目相继落地,嘉峪关成功打造了从光伏组件生产、储能电池制造到光伏电站建设、绿色高载能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产业闭环。
截至2024年,全市光伏发电建设规模达到293.4万千瓦,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7.9%。
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正如同强劲的引擎,推动着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生。从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再到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在构建具有嘉峪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28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酒泉:逐日前行 乘风而起
- 2025年04月27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张掖:培育新动能 塑造新优势
- 2025年04月25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地企同心加快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庆阳市以项目建设驱动发展提速见闻
- 2025年04月25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金昌:补链强链 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