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剑南 王万金 王朝霞 高樯 彭雯 马国顺 王君洁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龙毅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行走在白银市的市区街巷、乡村街道,“党建红”换来了孤寡老人们用餐时的笑脸,“志愿蓝”变成了社区居民们“心愿树”上绽放的希望,综治中心大屏跳动的数据,显示了各下辖社区的民生事项……这些鲜活的治理实践,映照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初心。

白银市靖远县东街社区为群众组织义诊活动。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白银市委宣传部 提供
白银市以党建引领破题、以民生需求为纲、以改革创新赋能,一场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治理实践正在悄然改善着基层治理模式。从网格化管理到智慧平台建设,从“一老一小”关怀到矛盾纠纷化解,城市管理者以绣花功夫织密基层治理网,将一个个“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让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党建引领凝聚共治合力
走进白银区人民路街道水川路社区,舞蹈室里乐曲悠扬,图书阅览室内书香弥漫,助餐点内饭菜飘香,社区居民在这里“各得其乐”,温馨和谐。
午饭时间临近,记者随着一群老人走进人民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点,饭菜荤素搭配、香气扑鼻,前来就餐的居民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心仪的菜品。
社区党委书记陈其丽介绍,这个助餐点由街道、社区和共建单位携手打造,每周一到周六为辖区居民提供一日三餐,60岁以上老年人还能享受优惠,一天三顿饭仅需20元。为提升服务水平,街道和社区积极对接民政局,减免助餐点房租、补充人力,让助餐点运营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居民暖胃又暖心的好去处。
水川路社区的服务创新不止于此。今年3月,社区依托辖区理发屋成立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为辖区老人提供便民剪发服务。为解决假期里家长看护孩子的难题,自2023年暑假起,每年寒暑假水川路社区都会联合共青团白银市委、共青团白银区委举办假期公益托管班。今年寒假的公益托管班邀请了大学生志愿者授课,课程涵盖课业辅导、创意手工、趣味绘画等多个领域,让孩子们度过了充实又欢乐的假期,也让家长们安心又放心,赢得一致好评。

白银市白银区水川路社区特制的便民剪发卡。
水川路社区这样的贴心服务,是白银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市、县(区)调整完善党委“一把手”为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集中研究重大政策、部署重点工作、督办重要任务、通报进展情况,加强跨部门协同和政策衔接、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入中心工作。
用好机制“一盘棋”。白银市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实现全覆盖。统筹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网格党组织形成“一网覆盖、服务齐抓、多元共治、平安共建”的网格运行体系,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
整合资源“一张网”。白银市优化整合党建、民政、信访、应急等原有网格,划分网格2403个,建立网格党支部2057个,实现网格“办小事、报大事”同部门“办实事、解难事”有效衔接。通过创新“网格+12345”工作机制,群众诉求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解决”。推进“网格+警格”双格融合,将平安建设触角深入每个网格。
水川路社区通过包社区领导带队逐户走访、“码上反映”等多种渠道畅通居民诉求表达,及时化解了矛盾隐患。社区“大党委”构建起党支部、共驻共建单位、居民党员和在职党员一体联动体系,党员们发挥模范作用,建立隐患清单并督促整改,吸纳专业人员参与社区治理,依托健康小屋提供多种专业服务,增进了民生福祉。水川路社区先后荣获“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甘肃省书香社区”等多项荣誉。
“过去社区设施老旧,如今党组织牵头整合资源,党员带头破解难题,群众参与共建共享,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陈其丽说。

白银市白银区水川路社区图书室。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君洁 摄
精准服务破解急难愁盼
前不久,靖远县乌兰镇东街社区有居民反映,辖区有些地方路灯不亮。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在全社区摸排,共排查出8处位置路灯不亮或亮度较低。
社区第一时间召集业主委员会开议事会,和居民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最终,社区上报乌兰镇并协调相关人员对路灯更换维修。8处新添的路灯灯座已安装完毕,预计5月中旬即可投入使用。
今年以来,社区召开议事会3次,解决了出租屋安全管理、辖区内部分巷道路面硬化以及路灯亮化安装等问题。居民在意见册上留言:“社区工作人员特别热情,认真为我讲解办理业务流程,我要给他们点赞!”
东街社区党委书记石巧珍欣慰地说:“我们用心服务,换来了居民的满意,这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抓实抓细”,白银市建强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全市配备社区工作者1831名,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在全省率先达标,达到20.7人。市里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并与薪酬待遇挂钩,对在社区工作超过10年、20年、30年且群众认可度高的社区工作者,分别给予奖励,保证了队伍稳定,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
靖远县乌兰镇东街社区工作者,与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紧密联系,他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井盖破损、路灯故障等问题,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乌兰镇依托东街社区志愿服务协会成立了5支志愿服务队伍,220位来自在职党员、“双报到党员”、社区民警、居民骨干等不同群体的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形成“社区吹哨、多方响应”的工作格局,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乌兰镇东街社区12个网格都配备了专职网格员。网格员每天至少走访一个小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在走访过程中,网格员发现辖区内困境儿童有些“微心愿”:拥有新学习用品、有个新书包、想要一个玩具……社区将孩子们的“微心愿”制成大礼包,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小礼物。“这样做既满足他们的‘微心愿’,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很有意义。”石巧珍说。

靖远县乌兰镇东街社区爱心义剪现场。
智慧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如果说水川社区和东街社区在日常治理中,犹如随时待机处理居民困难的终端。那么,发挥“智慧思考”“综合研判”“集成处置”为一体的区级综合治理中心,则必须像“大脑”一样,系统排解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
白银市白银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正是一个发挥关键“头脑”作用的系统平台。
白银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于2020年4月成立,2024年7月系统性提升改造,按照“1厅+N室”模式设置,整合公、检、法、司等多部门进驻,实现“七中心合一”一体化运行、“一平台多联动”,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40%,于2025年2月荣获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称号。

白银区综治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该中心实行多模式入驻,汇聚各方工作力量和专业人才,坚持日常信息研判,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台账,让各部门职责在中心融合,数据在中心盘活,矛盾纠纷在中心化解。中心深化“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应用,搜集、整合、评估各下辖社区面临的同一类问题,“吹响”提示“哨音”,集中解决群众身边各类难题1000余件,让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回应。该中心科学划分571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和网格联络员,开展网格员技能培训156场,新增专业调解组织23个,“有事找网格”逐渐成为群众习惯,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位列全省前列。
白银市以智治赋能,完成市、县两级数字政府和78个乡镇街道终端建设,投资10512万元推进“雪亮工程”信息化建设。迭代升级“白银快办”微信小程序,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上专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席,对全市确定的89项主题套餐提供“集成办”服务。推广应用“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受理群众有效诉求29550件,办结28955件,办成了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白银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网格成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改革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如今,一幅“组织强、治理优、服务好、群众赞”的基层治理新图景,正在白银徐徐铺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2年12月26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临夏市送“苗”上门为老年人撑起“免疫伞”
- 2022年04月08日【陇上评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 2020年11月14日甘肃省政府印发《陇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三年投资262.4亿元促灾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 2020年09月30日生而为民话初心——临洮县近十年经济社会发展之民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