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塬上书写绿色答卷
——西峰区植绿护绿守护生态纪实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植树点(资料图)。通讯员 温聪聪 摄

市供排水公司联合市林科所在西峰东区污水处理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通讯员 毛娜娜 摄
陇东报通讯员 刘新艳 赵彬
5月的西峰区,黄土沟壑褪去了苍凉,层层叠叠的绿意爬上梁峁,在风中摇曳出新生的韵律……
穿行于西环川公路,透亮的蓝、明媚的黄和满眼的绿,令人目不暇接;俯瞰巴家咀水库,粉白的杏花与苍绿的松柏在坡地交错,将春色揉成流动的油彩;站在后官寨路堡村的山顶,只见数百名干部群众挥锹铲土,将一棵棵树苗植入黄土,这片塬边空地,也悄然披上绿装……
西峰区静卧于董志塬腹地,这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为了改写黄土与风沙的对话,西峰人攥紧手中的铁锹,用几十年的时光书写生态赞歌。
这些年,58岁的张德和足迹遍布西峰区7个乡镇的山梁沟峁。作为西峰区彭原镇义门村的种树“老把式”。农闲时,他总跟着当地绿化公司的工程队跑,哪里要挖鱼鳞坑、栽行道树,他就在哪里。看着满山坡新栽的树苗,张德和说:“这些新绿爬满沟沟峁峁,就是护土的墙、生金的窝,比啥家底都实在。”
近年来,西峰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生态建设理念,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每年三月,西峰区掀起“绿色总动员”,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职工组成植绿队伍,向董志塬周边的荒山秃岭、干涸沟谷、公路沿线进军,栽下一片片“生态铠甲”。社区矫正人员在护绿过程中重获社会认同,红十字志愿者看着亲手栽下的树木守护一方水土,亲子家庭在树木年轮里读懂责任传承。
截至2024年底,西峰区已建成义务植树基地27处1.5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32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栽下一片苗、凝聚一条心、守护一方土”的双重价值。
与此同时,西峰区全力打响“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深入谋项目,积极争项目,努力落项目。2024年争取资金1120.8万元,实施了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2023年第一批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等5个项目,完成造林绿化(种草)面积60259亩,项目资金总量、实施面积为近三年最多。
随着林地面积逐年增多,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西峰区积极行动,通过公开选聘、精准培训,组建起一支128人的专业护林员队伍。
每天,护林员都会准时踏上巡逻之路。他们仔细查看林地的每一个角落,巡查林区内有无放牧、野外用火、游客烧烤、林木损坏等情况。在防火期更是加大巡查力度,向周边居民和养殖户宣讲防火知识,成为守护生态绿洲的“流动哨兵”。
同时,西峰区坚持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无人机+”模式,发挥“空中哨兵”优势,构筑空地一体化“防火墙”。“无人机飞行高度可达500米,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设备,对林区进行空中动态巡查,在可视范围内如发现烟雾或温度异常,可立即定位并通报徒步巡护队伍前往处置。”西峰区森林消防大队宣传员李晋说。
植绿于荒山秃岭,护绿在晨昏四季,守绿至树木成荫。截至2024年底,西峰区总土地面积149.89万余亩,其中林地面积46.46万余亩,占到总土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6.77%,山梁沟峁间的茫茫绿海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5月07日庆阳市西峰区 植绿护绿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 2025年04月18日庆阳市西峰区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跑”
- 2025年04月17日庆阳市西峰区 办田间课堂 育新型农民
- 2025年04月15日庆阳市西峰区 “国风娃娃”火起来 乡村振兴“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