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影评】穿透时空的精神之光

 2025/05/14/ 08:5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东

【影评】

穿透时空的精神之光

  王东

  近日,电影《风云山林》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播后引发广泛关注。这部红色题材故事片,以南梁革命斗争为背景,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沉浮,将个人抉择与时代洪流交织,影片的艺术创新与历史厚重感相得益彰,在观众中激发出对信仰与责任的共鸣。

  

  《风云山林》中的家族是承载着传统与变革冲突的微观社会单元。例如,主人公所在的家族起初以武力维护家族利益,最终在红军的影响下逐渐觉醒,选择投身革命。这种转变并不突兀,而是经过了细腻的情节铺垫:家族成员在目睹民众的苦难、经历自身价值观的撕裂后,逐步理解革命的意义。影片将家族内部的矛盾、出路之争与外部浪潮形成对照,使“家族变迁”成为历史变革的缩影。

  影片的叙事风格还体现在对人物思想、情感、身份的多元诠释。例如,女主角童金龄的杀伐果断与对侄儿童震远的迁就,想改变困境的强烈诉求与对外部世界的满怀警惕,打破了传统叙事中的角色设定,让观众看到其觉醒过程中内心的挣扎和心向光明的追求。

  《风云山林》的导演展现了极强的视觉把控能力。影片以西北高原的苍茫地貌为舞台:桥山梢林的密布枝干象征历史的重重迷雾,陇东大塬的辽阔则隐喻理想的宏大。镜头语言上,导演大量使用运动镜头追踪人物的动作轨迹。

  音乐与美术设计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影片前半段以低沉的马头琴与急促的鼓点为主调,呼应家族势力的原始野性;随着剧情推进,激昂的小号与交响乐逐渐占据主导,象征革命理想的升腾。这种音画对位不仅服务于叙事节奏,更在潜意识层面引导观众的情感走向。例如,当主人公最终选择加入红军时,背景音乐从悲怆转向壮丽,画面色调也从灰暗转为暖黄,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

  《风云山林》的创作实践有以下特点:去符号化的人物塑造。影片拒绝将角色脸谱化,而是展现出他们的成长轨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影片将山寨窑洞、唢呐大轿、棉褂夹袄、羊肚毛巾等场景、装束及民歌、音乐等融入叙事,既增强了历史真实感,也凸显了地域文化在影视创作中的独特作用。类型化叙事的创新。导演借鉴悬疑片的悬念设置(如家族秘密的层层揭开)与动作片的节奏把控(如山林追捕戏),在红色叙事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综上所述,在历史的褶皱中寻找永恒的人性之光是影片难能可贵之处。《风云山林》通过个体命运的微观视角,叩问人类永恒的命题:个人如何在大时代中安放自我?影片通过血肉丰满的角色与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观众自行体悟。当银幕上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陇东高原的朝阳之中,我们看到了穿透时空的精神之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