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天水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今已逾500年,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的庙宇,也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让我们走进天水市博物馆,一起探寻伏羲庙中《伏羲画卦图》壁画的韵味,领略千百年前太极殿窗棂上团龙团凤木雕的精美绝伦。
龙,诞生于想象之中。自古以来,龙在我们的传统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其实龙并非传说中的奇异动物,而是实实在在每日从人们头上掠过的星象演化。通过对“龙”等星象的观测,中华伟大先祖们完成了时空定位,踏上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征程。

太极殿(天水市博物馆供图)
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每七宿为一组。
其中,“东方苍龙”包含的七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

伏羲庙全景
《辞源》里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又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因此后来的人们对龙的定义为: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特征是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生物。
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皆出生在天水,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被称为“龙祖”。在他们之后的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伏羲城牌坊(王诚 摄)
天水伏羲庙是专门为祭祀人文始祖伏羲而建设的宫廷式建筑,具有非常高的建筑规制等级,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太极殿作为古代单体建筑中的杰作,其建筑水平从其窗棂上的团龙、团凤木雕上便可窥见一斑。

伏羲庙太极殿团龙木雕(天水市博物馆供图)
位于窗棂东侧的团龙木雕,由多块油松木板经过加工处理后相互拼接而成,整体外方内圆,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雕刻技法,将“龙”的形象以一种昂扬向上的独特形式表现出来。龙头昂扬,龙尾从龙身下盘曲过龙头向上,整个龙身成S形,爪趾曲张,四个角上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刻四只蝙蝠,取其谐音,寓意“四季来福”。

伏羲庙太极殿团凤木雕
团凤窗棂中,凤体处于圆框内中心位置山石之上,空白处以云纹填补,立凤回首,与龙遥相呼应。团凤单爪独立,背负龟壳,回首仰望,长翎栩栩,厚实有力,尾羽风动,形态优美。凤嘴微张,凤翎呈波浪状,灵动有力,双翅伸展,尾羽弯曲下垂,细节刻画精美,凤爪刚劲有力。
凤是传说中象征祥瑞的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与龙一样,是高贵、神奇的动物。寓意坚强勇敢、吉祥如意、天下太平,也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凤与龙常常一起出现,代表阴阳和谐,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

太极殿两侧的团龙团凤木雕(天水市博物馆供图)
与常见不同,这只凤背雕为龟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是长寿的象征,经常做化煞、添寿、纳福之用。由于龟背的形态像太极和洛书河图,也符合伏羲创立太极之意。通过“龙纹龟背”的凤鸟图案既歌颂伏羲开创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又体现了对伏羲文化一脉相承的传承。周围四只蝙蝠象征四季来福。
龙、凤、蝠、祥云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被赋予美好愿景的题材。

伏羲庙一景
这两块槛窗如同精彩的工笔画,构图饱满,神形兼备,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表达了“龙腾永昌”“凤凰来仪”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和谐、吉祥的追求,也寓意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
(文/天水市博物馆馆长 刘玉璞)

特别鸣谢:天水市博物馆 天水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5日“讲好伏羲故事 传承中华文明”全国短视频大赛开始征集作品
- 2025年03月18日天水市第四届“伏羲杯”原创歌曲专场演唱会举行
- 2025年03月06日天水市博物馆举办伏羲庙部分古建筑保护修缮成果展
- 2025年02月13日羲皇赐福——天水伏羲庙灯谜竞猜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