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漳县:民生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5/16/ 16:57 来源:定西日报 记者 胡婷婷 通讯员 李志斌

漳县:民生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胡婷婷 通讯员 李志斌

  初夏时节的漳县三岔镇,屋舍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如丝带般蜿蜒其间,串联起村庄的每一处角落。田野间,翠绿的禾苗随风摇曳,与远处连绵的青山、澄澈的蓝天相互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这片土地的美丽蝶变。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三岔镇锚定目标、精准施策,从党建引领、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到生态治理,多管齐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

  走进漳县三岔镇王家门村幸福互助院,活动室里宽敞明亮,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娱乐,欢声笑语不断。厨房中饭菜飘香,墙上助老服务清单清晰明了,活动室、休息室等功能区配置完善。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孤寡老人生活照料难题,三岔镇以王家门村幸福互助院为试点,探索出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径,为留守老人打造了温暖的“幸福之家”,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温暖底色。

  漳县三岔镇王家门村党支部书记李丹告诉笔者:“我们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按照‘镇党委抓总,村党支部引领,文明实践站管理,志愿服务队服务’的思路建立幸福互助院,配备基础设施,为周边23名吃饭困难老人提供营养餐,同时还组织爱心理发等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农村留守、孤寡、残疾等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幸福互助院不仅解决了老人的饮食之忧,更成为他们的精神乐园。在这里,下棋、演奏、阅读、健身等活动丰富多彩,老人们尽享欢乐时光,“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这个互助院非常好,老年人来了下下棋、拉拉二胡、弹唱一下、打打牌、锻炼锻炼,想学习的时候还可以看一下书。在这里,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这都是党对我们老年人的关爱啊!”漳县三岔镇王家门村村民卢克运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走进漳县三岔镇朱家庄村设施农业园,几十座大棚鳞次栉比,棚内黄瓜、甜瓜等蔬果长势喜人。近年来漳县三岔镇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朱家庄村作为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村,在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依托二期产业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高原夏菜、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漳水润农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二期已建成投产,二期拓展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今年,朱家庄村以省级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八改’项目。在民生改善方面,聚焦农户实际需求,重点推进农作物晾晒场、储藏库建设,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同步推进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村容村貌。在产业发展上,依托二期产业园持续巩固特色产业,通过提供大棚务工岗位,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此外,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全力打造环境优美、村民富足的宜居示范村。”漳县三岔镇朱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瑞萍表示。

  产业园二期经理王德胜表示:“当前我们润农二期种植的品类有黄瓜、西红柿、西瓜、甜瓜等,现在整体长势非常好,园区务工人员60多名,基本都是附近村庄没有条件出门打工的剩余劳动力,每人每月薪资3000多元。”

  村民们的干劲十足,这份动力不仅源于收入的稳步增长,更来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自从大棚建起来以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务工,既能照顾家庭、陪伴孩子,每天还有100多元的收入。以后要是学好技术,我也想承包一个大棚。”在产业园务工的任林林对未来充满期待。

  行走在漳县三岔镇,乡村振兴的成果随处可见,大棚里蔬果长势喜人,乡间新修的道路平坦宽阔,惠民政策宣讲声声入耳,幸福互助院里村民笑容灿烂。这些变化凝聚着无数奋斗者的汗水,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三岔镇正以乡村振兴为帆,以实干创新为桨,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