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叶子贤 通讯员 杨振校 樊大鹏
清晨的白龙江泛着粼粼波光,穿过舟曲县连绵的山谷。在省法官学院的双语教室里,学员们正跟着老师诵读汉藏双语法律术语,笔记本上满是各式各样的标记。窗外,石榴花在晨风中轻摇,仿佛与教室里的书声应和。这座位于陇原群山间的学院,用自己的默默耕耘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拉尕山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我省法治人才培训培养的重要阵地,多年来,省法官学院扎根民族地区,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服务民族地区法治需求为导向,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壮丽篇章。
固本培元:“法治人才”的摇篮
走进省法官学院,晨辉洒落的庭院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结伴而行,笑语盈盈间走进各自的培训教室。他们或是来自基层的调解员,或是来自法院的法官、亦或是群众代表……他们相聚于此,在知识的碰撞中彼此启迪,于思想的交融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为对标对表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要切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懈努力”的工作要求,省法官学院以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训作为主要任务,先后举办法院干警、人大代表、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等各类培训班330余期,培训人员3.5万余人次,承办全国民族地区法官、“两援”地区法院干警等培训班45期,培训人数达5000人次。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全省政法系统干警双语能力一体化培训,并与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汉藏双语法学学历学生。”省法官学院双语教学部主任道吉才旦介绍说。
截至目前,学院已培训汉藏双语政法干警380余人,培养学历生350余人,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注入新鲜血脉。
创新实践:法治研究的“高地”
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中,省法官学院始终秉承全方位保护、系统性整理、多元化研究、创造性转化的理念,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现代司法实践,焕发蓬勃生机。学院连续四次承办由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委和中华司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大型学术会议,形成了一批法治文化与司法实践研究成果。同时,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四个基地”引领示范作用,依托中华司法研究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这一平台,深入挖掘特色法治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甘肃司法品牌 。
“我们始终聚焦法学视角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法研究、双语法治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研究,先后申报结项国家及省级课题27项,以科研成果促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和司法实践。”省法官学院副院长拉毛草说。

甘肃省法官学院宣讲团在临夏县刁祁镇围场小学开展全省民族地区“学习贯彻宪法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宣传活动。省法院供图
特色普法:民族团结的“法治画卷”
从洮河之滨到大夏河畔,从甘南草原到祁连山下,都留下了省法官学院“双语普法宣讲团”的足迹。多年来,省法官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扎西才让——这位深耕民族地区法治宣传工作的“使者”,心中秉持一个信念:普法工作不仅要“接地气”,更要“有温度”。
在省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省法院的精心组织下,省法官学院以法律“八进”为载体,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普法实践,常态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法治宣传实践活动130余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10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册。“学院先后编译《汉藏双语法律术语和日常用语手册》10余册,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视频课程67期,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格局。”扎西才让说。
院地共建:基层治理的“法治引擎”
5月5日,舟曲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景区宣传月活动在风光迤逦的拉尕山启动。围绕人才培养、普法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文旅资源推介等领域,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同向聚合、有机契合,持续构建“党建共联、组织共建,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新格局。
同时,学院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舟曲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白龙江流域九县区共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行动,不断完善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凝聚民族团结合力。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院地合作,共建共享,围绕多领域开展交流,构建主动创安创稳格局,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省法官学院办公室主任癿鸿宾表示。
初夏的舟曲,草木葱茏、花团锦簇,这片曾是茶马古道重要驿站,正沐浴法治之光焕发生机。省法官学院扎根白龙江畔,化身法治中国建设新驿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引,全面服务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扎实开展法治人才培养,稳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正如省法官学院党委书记姚振勇所言:“我们将继续做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耕耘者,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法治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5月20日临夏县: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团结进步路
- 2025年05月19日达板法庭:让法治阳光温暖各族群众
- 2025年05月19日循法而行 守护平安——甘肃省持续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向纵深发展
- 2025年05月15日筑牢法治根基 彰显为民温度——甘肃检察机关深耕检察监督全力推进民法典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