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强信心】村里的日子和城里一样!——从陈家沟村看金川区城乡融合发展

 2025/05/21/ 11:20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李欣瑶 马颖 牛巧丽 龙毅

  【强信心 看发展·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村里的日子和城里一样!——从陈家沟村看金川区城乡融合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马颖 牛巧丽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龙毅

  5月19日下午,在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镇政府所在的陈家沟村,村里的日子像往常一样忙碌有序:

  街面上人不太多,道路两旁干净整洁;

  距镇政府不远的金昌市第三小学双湾校区刚刚放学,孩子们或乘校车、或步行,叽叽喳喳离开了学校;

  开往市区的最后一班公交车马上就要到达双湾镇政府站,半小时后就可以抵达金昌市区;

  ……

金川区双湾镇广场干净整洁。本文图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村民周兴芳在小广场悠闲散步。这里地面干净、绿化带修剪整齐。周兴芳说,“出来逛逛心情都舒畅。”

  村民孙建萍刚刚把放学的儿子迎进门,她麻利地走进厨房,打开燃气灶准备炒菜做饭。孙建萍说,“自打家里通了天然气,做饭方便又省钱。”

  孙建萍儿子就读的学校,原来是双湾镇中心小学,现在与金昌市第三小学组成了教育共同体,实行一体化管理。

  村民赵国秀奶奶坐在公交站的长凳上等待302路公交车。儿媳妇从城里来看她,现在要回去,她执意要把儿媳妇送到车站坐车。赵国秀说:“现在村里通了公交车,进城方便得很。”

  在陈家沟这个村子里,与几名妇女的聊天,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一切,都透着新鲜:

  在村里走到各处,干净程度和城市没有两样,连民房的房前屋后都没有卫生死角。金川区环卫局局长代双斌告诉记者,金川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化的企业负责双湾镇、宁远堡镇各村的环境卫生清扫。村不仅是农民的村,而是要城乡融合,成为整个金川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卫生自然不能放松。

  在孙建萍家,做饭用天然气,冬天用集中供暖的暖气采暖,虽然是平房但上下水都通,所以抽水马桶、电热水器等设备齐全。这些,得益于双湾镇的天然气入户工程,陈家沟村和镇区404户居民,实现了天然气管道100%入户。此外,金川全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全覆盖。自此,村民告别了柴火灶、土厕所。

孙建萍用燃气灶做饭。

  走进金昌市第三小学双湾校区,来自校本部的语文教师罗慧萍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学校来了城里老师,早已不是新鲜事,从2022年教育共同体成立开始,双湾镇先后迎来20名本部的教师支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优质的课程,更是全新教育理念。3年的一体化办学,为双湾校区注入了活力,附近的村民也“用脚投票”,近两年学校生源的流失趋势得到了扭转。

  城乡公交通了,城里和村里的距离就近了很多。金川区共开通了8条城乡公交线路,134个站点连起了城和乡,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这样一来,村里人进城方便了,城里的教师每天来乡镇上班也方便了。金川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宏斌说,村子里老人多,他们是城乡公交主要的服务对象,“哪怕有时候乘客不多,我们也都会按时发车,因为这是连接城乡的纽带。”

  在与村民的聊天中记者发现,村还是那个村,但好像村已不是那个村了。

  2023年2月,经省政府批复,金昌市开始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两年多的试点工作中,金昌市摸索出了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六融一体”的发展理念。  

  在一体化发展中,金川区从下辖的双湾镇、宁远堡入手,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从村庄规划、住房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多个角度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陈家沟村之变,只是金川区城乡融合试点工作中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金川区破除壁垒,一体规划,推动城乡空间上的融合;大力发展产业,以城带乡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打造城乡社区互融共建模式,让城乡要素流动更顺畅……    “村居融合”改革、“共富工坊”建设、“城乡同标”的公共服务,一系列措施让金川区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24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8971元、2852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

  用周兴芳的话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像城里了!”

  孙建萍一家也是幸福感满满,“这么好的日子,更要好好过!”

俯瞰陈家沟村,美丽乡村画卷渐显。

  走出孙建萍家,我们沿着宽阔的道路看到了村子的全景:田畴交错、村居整齐,美丽乡村的画卷渐显。在画卷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越来越像城市的农村,更多的是越来越小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多的幸福感,以及农民们越来越足的精气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