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兰州市西固区:“五彩柳泉”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5/22/ 18:05 来源:新甘肃 记者 薛砚 通讯员 王天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通讯员 王天琦

  初夏时节,沿着兰州市西固区柳泉镇的南北主干道驱车前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道路两旁海棠、侧柏整齐排列,青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在绿树丛中……西固区着力打造的集绿色生态、墨色文化、金色产业、悦色治理、暖色服务于一体的“五彩柳泉”乡村振兴示范带尽展眼前。

兰州市西固区柳泉镇。

  三产融合 激活乡村发展引擎

  柳泉镇引进1983胜利运动工场项目,在东合盛泰产业园闲置的胜利棉纺织厂厂房,建设篮球场、射击馆、星空足球场等,通过多样化项目运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我们利用原有厂房改造,既盘活了资产,又降低了企业成本。”产业园负责人余来强介绍。

1983胜利运动工场星空足球场。

  农业产业同样焕发新生机。鑫宝食用菌合作社建成标准化菌棚6座,年产平菇、香菇等鲜菇200吨,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我们与兰州多家超市签订直供协议,食用菌产品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杨富磊介绍。

  农旅融合成为新亮点。镇里的马饮沟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将蔬菜种植与观光旅游结合,推出“认领小菜园”“亲子采摘”等项目,年接待游客6000人次。

  “截至目前,全镇共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家,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引进‘小巨人’企业1家,盘活企业5家,有效激活了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了全镇发展后劲。”柳泉镇党委书记孙尚德表示。

鑫宝食用菌合作社的标准化菌棚。

  环境整治 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走进柳泉镇西坪村,家家户户门前绿树成荫,小菜园、小花园错落有致。芦大清家庭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院内摆放着石桌石凳,栽植着各类植物,质朴又宁静。

农家小院宁静质朴。

  “以前院子里堆满杂物,现在面貌一新,住着也更舒心了。”芦大清笑着说。

  这一变化源于柳泉镇今年实施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行动。全镇累计动员村民、志愿者等1万人次参与环境整治,清理垃圾400余吨,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30户。同时,柳泉镇投资600万元实施美丽廊道建设,栽种苗木800余棵,改造农村道路10公里,实现“村村优美、户户整洁”。

  柳泉镇还推进南部面山绿化工程,栽植侧柏、国槐等苗木1.6万株,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

柳泉镇实施美丽廊道建设,栽种苗木800余棵,改造农村道路10公里,实现“村村优美、户户整洁”。

  文化铸魂 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在柳泉镇东坪村民俗文化中心,省级非遗“铁芯子”传承人陈大万正擦拭着自己的道具。

  “以前‘铁芯子’只在节庆时表演,现在我们把它搬进民俗文化中心,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陈大万说。春节期间,柳泉镇举办大规模社火展演,融合八门拳、铁芯子、舞龙舞狮等元素,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柳泉镇坚持将特色文化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为乡村治理注入精神动力。

  文化赋能为乡村治理注入精神动力。柳泉镇将特色文化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在“村规民约发布大会”上,表演队不仅上演了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门拳,还以《移风易俗新风貌》为主题创作节目,让传统美德通过鲜活形式深入人心。

  全镇基层治理效能也在文化浸润中显著提升。依托“党建+网格”模式,柳泉镇21个三级网格、125名网格员化身“文化调解员”。今年3月,网格员居复得通过讲述本地先贤的典故,成功化解两户村民的门前卫生矛盾。

网格员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图片均由西固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我们将有力有序推进‘五彩柳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示范带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柳泉镇党委书记孙尚德说。

  如今的柳泉镇,绿色生态与金色产业交相辉映,墨色文化与悦色治理相得益彰,暖色服务浸润百姓心田。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加速绘就。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