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天水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现如今,每年举办的公祭伏羲大典,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说。
伏羲在文献记载和传说中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画八卦、作历法、制嫁娶、造书契,“王天下”,发明创设涵盖天文历法、哲学、象数、人伦和各种知识,自古以来地位至为尊崇。
“距今约8000年的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伏羲和伏羲文化提供了真实依据。”韩建业以天水地区的考古发现为例介绍道,此处出土的彩陶钵内绘有可能和祭祀与“八卦”类数卜有关的符号,使伏羲“画八卦”的传说有了线索;此处还发现专门墓地,墓葬土葬深埋、装殓齐整、随葬物品,说明已有明确的祖先崇拜观念,已出现族葬或“族坟墓”习俗,为伏羲文化中规范伦理、凝聚血缘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历史原型。
韩建业认为,距今80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也是中华大地上形成“一元”的“敬天法祖”观念和信仰的时期,这与伏羲女娲等中华先祖的伟大发明创造有莫大关系。而此后对伏羲、女娲等先祖的敬仰效法、祭祀,奠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追求文化“一体”、政治“一统”的基础,也成为中华文明长期延续、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姬氏道德经·德经卷》所言,‘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海内外中华儿女通过祭祀缅怀先祖功绩、传承精神思想,赓续中华文脉、推动创新发展。”韩建业说,“祭祀伏羲,传承弘扬伏羲文化,对进一步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21日【2025年公祭伏羲大典】乐舞告祭 共颂伏羲
- 2025年06月21日【2025年公祭伏羲大典】恭读祭文 感怀伏羲功绩
- 2025年06月21日【2025年公祭伏羲大典】四海如一 公祭伏羲
- 2025年06月19日赓续文脉凝聚力量 传承智慧永励后人 2025(乙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于6月21日在天水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