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法治

“警力在身边,安心在旅途”——甘肃公安创新理念打造陇原旅游警务品牌

 2025/06/26/ 08: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崔亚明

“警力在身边,安心在旅途”

——甘肃公安创新理念打造陇原旅游警务品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游客有所呼,民警有所应。省公安厅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紧扣“全域旅游”发展和现代警务建设有利契机,秉持“民警就是导游,队伍就是路标,执法就是守护”的理念,着力打造陇原旅游警务创新品牌,让游客“来得安心、游得畅心、归得暖心”。

  融入大局、因地创新、人文服务

  “将‘融入大局、因地创新、人文服务’三种警务理念嵌入文旅发展肌理,真正实现保障游客安全、维护旅游秩序、服务旅游发展。紧扣这一目标,全省公安机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谈起服务全省文旅的实践举措,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理念创新是关键。

  警力跟随游客转,警所连着景区建。

  张掖公安以“七彩丹霞”为基,创新“丝路旅游警务”升级版,倾心打造“服务型、综治型、实战型、生态型”警务实体,实现硬件、数智、服务、形象“四优”,形成“假日警务”“彩虹警务”“七彩警队”等县域品牌矩阵。兰州公安秉持“警察就是导游”理念,围绕“网红打卡点”,推出“手绘导览图+多语言服务”,年均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咨询指引2.3万次。敦煌公安探索文物保护从“人力巡防”到“科技防控”升级,对壁画、雕塑等重点区域开展全时段智能巡检,风险预警精度大幅提升。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大局,推动“警务链”与“产业链”“生态链”“文化链”融合发展,实现5A级景区“一景一所”、4A级景区“一景一室”全覆盖。立足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聚力打造“兰州·黄河警务”“敦煌·文旅警务”“武威·五色旅游警务”等具有地方特点的旅游警务。将警务服务从“管理端”向“需求端”延伸,在全省4A级以上景区建设集报警、咨询、救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警务服务站,提供免费充电、急救药品、景区导览图等便民服务,配备多语种警察,解决游客沟通难题,健全“预防、干预、疏导”全链条心理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暖心、尽心、贴心”的人文关怀服务,以温度执法赢得游客赞誉。

  “人在景中游、警在身边守”

  一警一风景,一警一形象。

  白银公安创新“1+3+5”勤务机制,设立“党史讲解员”岗位,向游客讲解红色文化。庆阳公安成立红色南梁快警队,守护南梁景区安全稳定。

  全省公安机关充分依托省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找准旅游警务切入点、结合点。紧扣辖区红色旅游景点,公安机关选派熟悉历史文化、景点人文的民警入驻景区派出所和警务站,常态开展革命历史宣讲、安全知识宣传,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实现景区安保维稳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祁连山等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警务深度结合,创新“警林融合”“警保联动”模式,联动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河道巡查、生态修复等工作,严打非法采砂、捕捞、排污等违法犯罪,在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展现公安风采。全省森林公安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统筹推进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景区巡防管控、禁种铲毒、防火宣传等工作,持续擦亮生态旅游警务品牌。

  全省公安机关按照“全域介入、淡旺结合、灵活机动”原则,坚持“人在景中游、警在身边守”,实施全警参与、全域见警、互动增援、勤务联动,加强景区高峰时段巡控力度、巡逻频次,夜间实施“警灯常亮”工程,推出“流动警务”“田园警务”“帐篷警务”提升游客诉求响应速度,形成“警察蓝”与“景色美”深度交融的亮丽风景线。

  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我们把游客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到不到位的一把尺子,坚持点、线、面着力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全力守护游客安全。”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聚焦“点”打造平安景区,围绕景区法治建设、安全设施、规范管理、治安状况以及游客安全感、满意度等开展平安景区建设,加强对景区及周边旅店、民宿的安全检查。严格督促旅馆等住宿行业落实“四实”“五必须”要求,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指导景区科学设置指示路牌、人行横道,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合理规划停车泊位,盘活调配周边停车场、小区停车位等资源,让“警在身边,安心在旅途”成为常态。聚焦“线”打造平安道路,紧盯省内通道狭长特点,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三支援”机制和定点、定时、定人、定岗、定责“五定”勤务,在热门景点实施“外圈分流、中圈管控、内圈疏导”管控措施,严查交通违法、全力保通保畅,让平安道路建设深入民心。聚焦“面”打造平安甘肃,坚持“保障安全”是助推旅游发展的生命线,紧盯“人、地、物、事、组织”等旅游治安要素,从严从实从细落实社会面巡逻防控、大型活动安全监管等重点领域防控措施,会同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黑车”“黑导”和强迫购物、中途甩客等违法行为,整合景区管理、司法、人民调解等多方力量,依托“警调对接”全量化解旅游消费、食品安全、停车住宿等领域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景、大事不出县”,以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确保全域旅游环境绝对安全。

  做优机制支撑、做精科技支撑、做强力量支撑

  做优机制支撑、做精科技支撑、做强力量支撑,全省公安机关充分挖掘现代警务发展潜力,持续强化机制、科技、力量三个支撑,以高质量警务运行模式服务保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内部上下贯通、外部协同联动,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对内构建“省级统筹指导、市级牵头组织、县级具体实施、站所守点控面”的旅游警务高效协同运行机制;对外联合文旅、应急、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完善风险隐患联排、食品安全联检、矛盾纠纷联调、涉旅犯罪联打工作机制,凝聚景区高水平管理的强大合力。全量整合各类基础数据,充分发挥警用无人机巡防优势,实时监测景区人流、车流,自动识别预警风险隐患,通过空中喊话提醒、同步推送就近巡逻警力等方式,实现应急处置快速响应。市县公安机关成立旅游警察专业队伍,佩戴“旅游警察”专属袖标,在4A级以上景区和机场、车站派出所统一设置“旅游警察”标牌标贴,构建支队、大队、中队、警务站点四级勤务保障体系。深化“警旅融合”“警民协同”,将警务触角延伸至景区民宿、自驾营地、非遗市集等“微单元”,积极发动2万余名导游、保安、志愿者和景区职工联合参与群防群治,织密守牢景区安全防线。

  陇原旅游警务既是守护“诗与远方”的安全盾牌,更是架起“警心民心”的桥梁纽带。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甘肃公安将持续紧盯“全域旅游全域安”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主动创安、主动创稳部署要求,以“警力跟着客流走、服务围着需求转”原则,全力打造“警在景中、警随景动、警景相融”的陇原旅游警务新模式,让每一位游客在陇原大地的旅程中真切感受到风景很美、守护更暖。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