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成县:返乡新农人 逐梦田野间

 2025/06/26/ 08:3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王煜宇 通讯员刘建军

返乡新农人 逐梦田野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通讯员 刘建军

  抓起一把小麦秸秆,在手里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一大早,安高好就已经蹲在成县纸坊镇小路村的麦田里,查看秸秆收割情况。

  “湿度还行,得抓紧打包,再晒就太脆了,压不成型。”安高好拍了拍手上的草屑,转身跳上打捆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寂静。

  通过小麦秸秆回收再利用,让农业产业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在黄土地里发展出一条绿色产业链……返乡创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安高好已经成为纸坊镇农业发展的带头人。

  

  “以前每年夏收时节,最发愁的事情之一就是焚烧秸秆。”说话的李倬,是成县纸坊镇党委书记。

  秸秆处理这件“小事”,之所以能让这位基层干部发愁,是因为牵扯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之间平衡发展的难题。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纸坊镇小麦种植超过1.8万亩,产生的大量秸秆曾经只能一烧了之,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对邻近地块的农作物造成损害,邻里矛盾时有发生。

  “秸秆年年禁烧,年年有人偷偷烧,为啥没人把秸秆收集起来卖出去?”安高好看在眼里,萌生了回收小麦秸秆再利用的想法。

  于是,安高好走访当地养牛场,详细了解饲料来源,和种植半夏的大户探讨小麦秸秆需求量,向农户征求秸秆的处理意见……通过多方面考察,他发现秸秆回收再利用市场广阔。

  市场利好,安高好立即把想法付诸行动。去年,在纸坊镇的支持下,他注册成立了陇南高好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经营小麦秸秆回收利用业务。当年,不仅将回收的500多吨小麦秸秆销售一空,而且外调了1000多吨小麦秸秆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首次尝试取得成功,给了安高好继续深耕的信心。“今年我又购置了新的打捆机、拖拉机等设备,加大小麦秸秆的回收力度,预计回收要超过3000吨。”他说。

  安高好的努力不仅为家乡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还带动更多农户实现了就业。公司常年务工的有11人,农忙时最多达到20多人,按照工种不同,每天工资100元到300元不等。

  

  “啥时候来收秸秆?”

  “我需要的秸秆今天可以送到吗?”

  麦收时节,安高好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

  “不要急,保证按时完成,让您满意。”安高好也总是耐心地回复每一位客户。

  安高好的小麦秸秆回收产业,不仅将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更为当地的农户和养殖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去年以来,我们养牛场从安高好公司购买小麦秸秆600多吨,每吨饲草价格比外地调运要便宜500元左右,能节省不少运费。”纸坊镇养牛大户冯文生说。

  半夏种植是纸坊镇特色产业之一,需要大量的小麦秸秆来保护半夏幼苗生长,安高好公司小麦秸秆回收,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我今年种植半夏35亩,从安高好公司购买小麦秸秆6吨多,比原来从外面购置能节省3000多元,而且随用随取,方便又省心。”纸坊镇草坝村种植大户郑芳成说。

  在安高好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废弃秸秆回收。

  三

  走进纸坊镇大营村的小麦收割现场,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麦穗被卷入机械后“吐出”一行行小麦秸秆,紧随其后的打捆机将散落的秸秆迅速聚拢,随之压实、捆扎,装车。

  从农村走出去的安高好深知农民的辛苦,自是明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对此,安高好创办了成县瑞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让农业变得更加智能化、现代化。

  “现在种地轻松多了,收麦有收割机,耕地有拖拉机,种地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纸坊镇纸坊村村民陈潘贵说。

  “现代化的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安高好感慨,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田野上奔跑着更多先进的农机,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谈及未来,安高好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正在计划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引进更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帮助更多人走上富裕的道路。”他说。

  晚风吹过麦茬地,沙沙作响。

  这声音在安高好耳中,比任何音乐都动听——那是黄土地上绿色财富拔节生长的声音,也是新农人梦想变成现实的赞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