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提升村医服务能力
我省多举措推动基层首诊落地见效
每日甘肃网6月2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6月24日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今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将落实基层首诊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政策体系强保障。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若干措施》《关于全面推进基层首诊制度落实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建立重点指标监测分析评估体系,对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分层分类确定四个等级6大类别首诊病种目录,理顺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作为医改监测评价、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与资金分配、机构等级评审挂钩,加快推进基层首诊落地见效。
持续推动乡村医疗队伍扩容壮大。我省积极开展农村订单定向生培养项目,培养名额扩大到每年1100名。连续十年实施大专层次村医订单定向培养项目,每年招录村医定向生500名,实现每千名常住人口配备1名合格村医。放宽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招录自主权,引进基层卫生人才1559名。全省42.69%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将1288名大学生村医率先纳入编制保障。加大基层医疗队伍培养帮带力度,制定三年培训计划,建立“线上全员普训+线下骨干强训”机制,对全省5.5万名基层人员开展远程培训,遴选1.2万名全科医生、临床医师、乡村医生等骨干脱产培训,乡村医生每月到乡镇卫生院跟班临床实践4天。推动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为乡镇卫生院配齐心电图机、彩超、DR、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与县域心电、检验、影像等医学中心互联互通,94.6%的乡镇卫生院实现远程医疗服务,“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模式稳步推开。全省97.4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建成社区医院105家,48%的机构建设特色科室,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推动资源下沉强服务。我省开展“万名医护下基层”工作,建立“省市帮县、县帮乡、乡帮村”梯次帮扶机制,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建立12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常年至少有1名主治以上医师常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帮带。将全省所有村卫生室转化为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管理。实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异化医保支付政策,降低基层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住院报销水平较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高10个百分点,跨省临时外出和省内异地就医人员报销降低20个百分点左右。县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只计算一次起付线。截至3月底,全省基层就诊率较2024年同期提高了9.91个百分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26日甘肃省落实基层首诊制度 县域内就诊率提至90%以上
- 2024年05月15日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关于全面推进基层首诊制度落实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 2024年04月19日持续推动“三下沉” 努力实现“三提升”——《关于全面推进基层首诊制度落实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 2024年04月17日甘肃全面推进基层首诊制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