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漳县养老新实践:爱心食堂里的幸福“食”光

 2025/06/30/ 16:13 来源:定西日报 通讯员 赵琼 李淑娴

漳县养老新实践:爱心食堂里的幸福“食”光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赵琼 李淑娴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关爱老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漳县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以“爱心食堂”为切入点,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让关爱在餐桌上传递,温暖老人心田。

  爱心食堂,最初是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用餐难题而设立。这些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独自生活,做饭成了一项艰巨任务。为改善这一状况,漳县殪虎桥镇政府牵头,整合多方资源,通过“政府投、村上筹、单位帮、能人捐,儿女出”的“五个一点”模式,在东桥村、沙沟台村等率先开设爱心食堂,为老人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餐食。

  走进铁沟村爱心食堂,宽敞明亮的就餐环境、干净整洁的桌椅映入眼帘,食堂墙上张贴着一周食谱,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充分满足老人们的口味需求。每到饭点,老人们结伴而来,志愿者们热情地为他们打饭、端菜,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唠家常,欢声笑语不断。

  “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嫌麻烦,总是随便凑合。现在有了爱心食堂,每天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还有人陪着聊天,日子过得开心多了。”正在就餐的宋耀朝大爷笑着说。

  为保障食堂长效运营,漳县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县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对全县爱心食堂开展专项检查,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到餐具消毒,全程严格把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组建起一支涵盖党员干部、群众在内的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从备餐到送餐的全流程服务。

  除了满足用餐需求,爱心食堂还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地爱心食堂纷纷化身“老年活动中心”,常态化开展健康讲座、文艺表演、节日联欢等活动。重阳节包饺子、中秋节做月饼、春节写春联……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充实了老人的精神生活,更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关怀与温暖。

  殪虎桥镇爱心食堂的成功实践,只是漳县关爱老人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县积极响应“定西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日”“孝善日”号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创新推出“网格化+铁脚板”服务机制,对独居、失能、留守等特殊老年群体进行精准服务。通过构建“1+N”志愿服务矩阵,全县13个乡镇创办了24个互助幸福院、“爱心食堂”,采用“食堂就餐+上门送餐”模式,为700余名留守老人送去关怀。

  未来,漳县将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爱心食堂为示范,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运营模式,让更多老人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孝善之花在漳县大地绚烂绽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