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新时代陇原先锋】匠心淬党性 炉火映初心——记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熔炼车间调度室调度长张晓平

 2025/07/01/ 07:4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彭雯

【新时代陇原先锋】

匠心淬党性 炉火映初心

——记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熔炼车间调度室调度长张晓平

张晓平在熔炼车间查看鼓风炉的运转情况。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一座13米高的鼓风炉,高耸于熔炼车间,炉内温度高达1200℃,炉外体感温度可达100℃。靠近炉子,热浪扑面而来,酷热难耐。

  这里是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熔炼车间,平常人难以承受的高温,调度室调度长张晓平却待了半辈子。

  25年间,张晓平守着这座炉,攻坚克难、建功立业,淬炼技艺、沉淀匠心,高水平完成粗铅锌生产任务,大力度开展28项技术创新,高质量推进降本增效,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基层党员代表,实现了从一线工人到精工能匠的蜕变。

  让党徽在生产一线熠熠生辉

  第三冶炼厂是白银有色集团的主体生产厂矿,熔炼车间是第三冶炼厂的主要生产车间,承担着粗铅锌的生产任务。

  2000年,张晓平来到这里后,扎根车间、忘我工作,学技术、长本领,一步步从熔炼工段的火法冶炼工,成长为如今车间的调度长、高级技师。200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走上了车间的管理岗位。

  作为一名工人党员,张晓平牢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努力提升技能水平和生产组织能力,在生产一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挑重担子、啃硬骨头。

  为确保车间生产安全、连续、稳定和高效,张晓平经常泡在车间研究鼓风炉、烟化炉等主要设备。

  以前,鼓风炉在生产过程中渣型不稳定、炉身频繁结瘤,运行一周时间就要停车检修,设备寿命不到10个月,既影响生产的连续性,成本投入也很大。

  张晓平带领班组成员迎难而上,成立攻关小组,攻坚难题,最终成功将鼓风炉生产周期延长至14天左右,最长突破至20天,鼓风炉寿命也实现了24个月的历史性突破,一举刷新全国ISP行业的最高纪录。

  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张晓平20多年坚持不懈。就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张晓平下到车间,亲力亲为完成了鼓风炉二次风阀的维修,额头上汗珠密布,胸前佩戴的党徽在炉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凭借在产业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张晓平被选举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以真诚服务群众、以实干推动发展,架好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工作中练就过硬本领

  “张工有一双‘火眼金睛’,只要在鼓风炉生产现场扫一眼炉口的火焰,就能精准地说出当时的炉温是多少摄氏度!”

  观火焰,说炉温;看渣型,分析炉内反应情况……张晓平多年练就的绝招不胜枚举,他也因此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行走的测量仪”。

  甚至,专门有一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晓平先进操作法”。

  2022年,第三冶炼厂宣布“张晓平先进操作法”问世,号召全厂1600多名干部职工学习张晓平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

  “三加两看一堵”降料线操作法、“两看两焦加本”快速赶料线操作法、“上看气下看渣”精准控制操作法、“小风量,低焦率,高风温”低品位高杂混合物料操作法……这几大“独门秘籍”构成了“张晓平先进操作法”,成为ISP工艺核心设备鼓风炉生产提质增效的法宝。

  “张晓平先进操作法”凝练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一线生产实践成果,也源自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无论是在上班期间还是8小时之外,都要时刻关注生产系统的运转情况。”

  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张晓平先进操作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鼓风炉生产粗铅锌过程中,焦炭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共节余焦炭约5000吨,节约生产成本约800万元;第三冶炼厂从原来的“三年两大修”改变为现在的“两年一大修”,节约检修费用6000余万元。

  “金点子”频出撬动大效益

  张晓平懂技术,爱钻研,敢创新。

  去年,为了提高复杂铅锌资源的处理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车间对鼓风炉进行扩能改造。张晓平完成了改造尺寸的精准测量和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助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我们成功将鼓风炉炉身砌体内横截面积由原有的18.5平方米扩大至23平方米。”张晓平说。

  改造完成后,熔炼车间粗铅锌平均日产达到340吨,较改造前增加了50吨,年产粗铅锌量较改造前增加约1.4万吨,年增创生产效益约1400万元。

  不仅如此,张晓平还将鼓风炉炉缸及喷淋炉壳设计改造为一体式结构,采用混凝土浇筑。此举使得炉缸的使用寿命得到极大延长,可连续使用4至6年。

  工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张晓平,“金点子”频出:

  为提高冷分系统三槽废煤气利用率、降低发生炉煤气使用量,他摸索出了用少量发生炉煤气与废煤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的最佳方案,实现了废煤气的利用,年可减少烟煤消耗2790吨,降低成本167万余元;

  面对鼓风炉喷淋炉壳一两次布水量不均、冷却效果差的实际,他提出在原布水槽位置设计直喷式喷淋管布水,问题迎刃而解,年可减少新水消耗1.2万吨;

  冷却排管消耗快、材料费用高、维修难度大的难题如何解?他提出更换冷却排管材质,不仅使工艺条件控制更加稳定、维修难度降低,每半年还可节约W管100根;

  …………

  在设备、管理、能源消耗等方面,张晓平主导或参与开展的技术创新、改革达28项,在助力节能降耗、金属回收率提升、岗位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以及作业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将牢记初心使命,扎根生产一线,发挥先锋作用,努力培养更多懂技术、能创新的产业工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张晓平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