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清水: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2025/07/04/ 08:4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陈坤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清水: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田间地头,青翠山峦与金黄麦田交相辉映;村落巷陌,蜿蜒的水泥路串起家家户户的希望,蓬勃的产业点燃致富引擎,村民的笑脸映照着幸福生活……

  在距离清水县城不足10公里的红堡镇,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走进红堡镇周家村木耳种植基地,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木屑与菌丝特有的清香。掀开保温帘,菌棒整齐排列如白色方阵,每根木棒上都簇拥着灰黑色的木耳,有的如舒展的小耳朵,有的层层叠叠像绽放的墨色花朵。

  村民康粉连手持喷壶穿梭其间。“喷水后木耳长得快。”她笑着说,“以前,我们的收入来源很单一,自从村里发展了食用菌产业,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村里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教会了我们种植技术,现在木耳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周家村聚焦木耳产业,构建“一园两区”食用菌产业集群,建成2.6万平方米吊带种植棚、6450平方米晾晒棚,新增1.5万余平方米地摆式木耳。年产黑木耳、白玉木耳等25万斤,产值685.5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40万元。

  同时,依托静天高速共享服务区,打造柿子观光园,融合森林教育、户外拓展等业态激活文旅消费,为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文旅融合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也带来可观收入。我们会持续提升村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周家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平说。

  近年来,红堡镇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推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基础建设和社会治理。建成省级示范村7个、县级精品村4个。

  在乡村治理上,红堡镇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红堡镇蔡湾村“两委”牵头成立移风易俗工作组,通过与群众代表面谈与商议,成功将耗时费力的“三年祭”简化,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减少了浪费和盲目攀比。

  李店村则将丧事简办的理念纳入了村规民约,明确了办理规模、标准和流程。村民王斌说:“简化的葬礼流程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文明新风的一次生动实践。”

  而在倪徐村,文明的种子在“软方式+硬约束”的浇灌下茁壮成长。该村通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方式柔性引导,同时通过建立婚嫁事宜报备制度等硬性措施,有效控制了高额彩礼现象。村民徐红梅女儿结婚时,双方家庭秉持从简原则,办理了一场既节俭又有意义的婚礼,成为移风易俗的典范。

  红堡镇不断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大力整治滥办酒席、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陋习,弘扬孝道文化,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如今,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产业发展到乡风文明,红堡镇处处迸发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兴旺,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红堡镇副镇长刘少春说。(陈坤)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