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兰山论语】整治层层加码必须动真碰硬

 2025/07/11/ 08: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剑南

【兰山论语】

整治层层加码必须动真碰硬

  剑南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工作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着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地生根。然而,当下层层加码现象如同一颗毒瘤,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肆意生长,严重阻碍了工作的正常推进,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其整治必须动真碰硬,绝不能心慈手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折扣是变形走样,层层加码也是变形走样。”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明确要求,禁止“落实政策措施和任务部署搞‘一刀切’、机械执行,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加重群众负担”,再次释放出整治层层加码乱象的鲜明信号。但从现实来看,部分地方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层层加码现象依旧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从主观层面来看,部分党员干部政绩观扭曲是重要因素。他们怀有政绩焦虑,总想着在工作中“高人一等”“快人一步”,为了追求个人政绩,对合理政策部署一味追求提前、超额完成,全然不顾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利益。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出于“保险”心态,担心基层落实不到位,便通过层层加码预留“安全边际”,认为提出120分的要求,就能保底100分的结果,实则是责任心缺失的表现。从客观层面分析,当前一些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层层加码之风。部分单位在考核评价时,过于注重“痕迹”而忽视“实绩”,基层为了避免在考核中排名落后,不得不被动加码,通过制造各种“痕迹”来应付考核。此外,一些地方在制定政策和分配任务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调研和论证,对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导致政策和任务脱离实际,基层在执行过程中只能被迫层层加码。而对层层加码问题问责处理偏软偏轻,客观上助长了这一不正之风的蔓延。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笔者认为,破解层层加码的关键,不在于简单压制行为结果,而在于重构任务传导机制与权责配置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弹性、可持续的治理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让党员干部明白,工作落实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不是形式上的“加码”,推动目标任务落地,需一步一个脚印,急不得、躁不得。其次,要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扎紧制度的笼子。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规范任务分配流程,防止上级部门随意向下级部门转嫁责任。同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一线的真实反馈作为重要参考,注重对工作实绩的考核,让“真负责”的干部有舞台,让“乱加码”的干部没市场。此外,还要加强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监督,确保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避免出现“拍脑袋决策”的情况。最后,要强化监督问责,对层层加码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层层加码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问责,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应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整治层层加码现象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职责中、落实到行动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力度,坚决整治层层加码乱象,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各项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广大群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