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药香飘远!岷县道地药材的高质量发展“药”诀

 2025/07/14/ 08:34 来源:定西日报 记者 魏璐 张含华 文静 通讯员 孟繁玲

药香飘远!岷县道地药材的高质量发展“药”诀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魏 璐 张含华 文 静 通讯员 孟繁玲

  晨曦微露,岷县的山坳里已飘起清苦又醇厚的药香。当归地里,带着露水的叶片在微风中轻颤;加工车间里,切片机嗡鸣着与药香交织成歌——这座“千年药乡”正以道地药材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写下独特“药”诀。

  车间里的“药香交响曲”

  踏入岷县泽民药业中药材加工车间,浓烈的药香瞬间包裹全身,仿佛跌入一个巨大而纯粹的天然药库。

  传送带载着当归、黄芪、党参缓缓移动,经过清洗、切片、烘干,泥土气渐渐淡了,露出棕黄、土褐、淡黄的本色。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们神情专注,熟练地进行着分拣、包装,动作利落如行云流水。

  “这些黄芪片要发去天津,一点破的都不能有。”车间组长张科芳目光如炬,指尖在切片间翻飞,挑拣的动作又快又稳。她一天能挑180公斤,说话的工夫,一堆整齐的黄芪片就码好了,每一片都像被精心打磨过。

  移步至静谧的化验室,则是另一番景象。

  检验员张如堂盯着高效液相色谱仪,屏幕上的曲线忽高忽低。“这是测黄芪的‘含金量’呢。”她指着数据笑,“国家要求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20%,黄芪甲苷0.080%,咱的产品都超了,数值越高,药就越‘实在’。”说话间,她眼里的自豪藏不住——这是比药香更硬的底气。

  田间的“品质保卫战”

  车间里的底气,源于田间地头的精耕细作。药材的品质,从种子落地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岷县独特的高寒阴湿气候与肥沃土壤,是道地药材生长的天然温床。在泽民药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片的当归、黄芪沐浴着阳光,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我们与药农签订种植协议,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资支持。”副总经理祁彦明强调,“统一供应优质种苗,指导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每一株药材都符合高品质要求。”

  目前,公司自有种植基地达9000亩,建成4个标准化千亩连片基地,更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药材种植。这不仅鼓了药农的钱袋子,更筑牢了企业优质原料的稳定供应链。

  品质管控同样是企业的重中之重。祁彦明引领记者走进原料仓库,只见各类中药材原材分区清晰,堆放整齐,每一批次都附有详尽的溯源信息。

  “我们与源头药农深度绑定合作,确保药材道地可靠。”祁彦明语气坚定,“目前,我们的药材鲜切片直供天津盛实百草、湖南千金、重庆上药慧元等国内大型药企,靠的就是这份过硬的品质口碑。”

  政策赋能下的“产业升级路”

  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总有政策的暖风托举。

  “扎根岷县,不仅因为药材好、产业厚,更因为营商环境暖。”祁彦明深有感触,“干部们不喊口号,只办实事:落地手续一次办完,缺人缺料立刻协调,拓市场有政策撑腰,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发展。”

  “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在这儿不是空话,是药农口袋鼓起来的笑声,是车间机器不停转的底气。

  就像泽民药业,自2022年通过招商落地建设以来,仅用三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投入到见效的跨越:总投资7000万元建成10000平方米厂区,投用一条趁鲜加工生产线并实现稳定生产,如今已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带动100多名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这份亮眼成绩单,不仅彰显了企业在岷县的蓬勃成长,更成为当地优良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岷县药材产业,早已跳出“挖了就卖”的老路子。御归堂拿下GMP认证,14个品种闯向大市场;泽民药业年销千万,让更多乡亲端稳“药饭碗”。

  这缕从岷县飘出的药香,混着机器的轰鸣、农户的笑声、政策的暖风,正越飘越远。闻着这香气便知,这里的高质量发展,走得扎实,更走得长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