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下九旬“侠侣”:一生热爱步履不停
□平凉日报记者 柳娜
晨曦微露,90岁的岳起中与87岁的张炜英,已在平凉柳湖公园的湖边站定身形。拂尘轻扫,如流云聚散;铜烟锅在手中翻飞,与拂尘中部相击,发出清越脆响。两人动作圆融连贯,恍若一体。这一对相守70年的耄耋老人,用晨昏不辍的习武修为,涵养身心、延年益寿,演绎着一出现实版的“神雕侠侣”传奇。
岁月回溯到1958年,平凉师范学校的梧桐树荫下,岳起中与张炜英因一本《红楼梦》结缘。“他说黛玉葬花是至情至性,我却觉得宝钗的周全才是处世之道。”张炜英回忆时眉眼含笑。两人从诗词歌赋的婉约豪放,谈到崆峒山的厚重历史,从文学思想的争鸣,到未来人生的畅想,两颗年轻的人渐渐靠近,青涩的情愫悄然生长。
毕业后,成为老师的他们在三尺讲台用粉笔书写教育理想;生活琐碎中,他们以包容化解分歧。“他性子急,我话多,但我们约定:争吵不过夜。”张炜英抬眼望了下身旁的老伴,回忆起一同走过的时光,眼眶湿润:“年轻时我熬夜备课,案头总有一杯他悄悄搁下的淡茶,腾腾的热气带着清香,连日子也仿佛清甜起来。那份关心一直持续到现在。”
善良和侠义,仿佛刻进了张炜英的骨子里。1968年寒冬的一个傍晚,寒风在街头呼啸,张炜英下班途中,忽然看到一个商店的角落里蜷缩一团黑影,走近一看,竟是一对冻得瑟瑟发抖的母子,母亲面容憔悴,怀中的孩子脸色青紫,嘴唇发白。没有犹豫,她二话不说便将这对母子带回了自己的小家。翻找出家中最厚的棉被紧紧裹住瑟瑟发抖的孩子,转身便钻进厨房燃起灶火,一大锅热腾腾的洋芋面片汤飘溢出浓香,氤氲的热气瞬间驱散了寒气。“我小时候,母亲经常告诉我们,江湖里的侠义太远,烟火人间里的相助才最真切有力。”提起母亲的善举,大儿子岳勇的语气充满钦佩。不久后的那个除夕前夜,那位被救的母亲背着小半扇猪肉前来道谢,然而张炜英却执意不肯收,争执不过,勉强收下后,又将这份厚礼转送给了一户贫困人家。
“我们从父母那里听说的道理不多,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岳勇的目光温暖地投向父亲和母亲。这份助人之心已化为好家风。3个儿子,分别在农业科研、工人岗位和律师行业勤恳发光,承袭了父母的尽责担当。
岳起中习武始于1962年,师从平凉名拳师童天祥。1998年退休后,为寻求更系统的养生健体之道,夫妇俩重拾武术热情。在一次偶然翻阅古籍时,他们看到几行关于“崆峒剑”的记载,这是套据说已经失传已久的剑法。为了寻找“崆峒剑”的传承人,岳起中踏上漫漫寻访路。半年间,兰州、天水……他步履不停,访遍各地武术老前辈,风尘仆仆踏过无数门槛,最终在兰州一位九旬武术名家的身上,找到了“崆峒剑”的线索。岳起中摩挲着手中被自己重新装订过的剑谱,眼底潮湿,“我找到到师父的时候,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给我勉强比划着‘崆峒剑’的招式。我一点点细看,默记,将一招一式都记入心里。”这本费尽千辛万苦寻回的剑谱共有86式,招式大开大阖又灵巧多变,不仅蕴含护身之法,更能强健体魄。
张炜英则专注于崆峒拳术的学习和精进。她说,崆峒武术博大,包含道武、禅武及民间智慧,其真意凝聚在“以武正道,行静易动”八个字之间,体现出“道、静、奇、创”的深厚韵味。
从此,楼下的小院里,朝暮间是岳起中如松如电的剑影与张炜英行云流水般的拳影。他们把客厅改造成练功室,即使是雨天也不中断武术练习。
“马步是根,扎牢了才能撑得起千斤重担;眼要活,灵犀一动才能见机而行;最关键的,心要定,定而后能静,静后才能生出绵绵不绝的气力!”2014年,平凉文化馆的一间教室里,岳起中夫妇俩开办的免费崆峒武术班开班了,这便是后来“崆峒武术传习所”的雏形,夫妇俩逐个纠正着学员们的动作,给予他们悉心和专业的指导。十年风雨,每周3次,这里培养了共300多名学员。岳起中夫妇还参与成立崆峒武术研究会,他们跋山涉水、遍寻遗珍,拼力抢救散落在乡野老武术家手中的拳谱孤本,只为将这门源于崆峒、滋养身心的文化遗产稳妥交付给下一代。
最为耀目的时刻定格在了央视《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的演播大厅。镜头聚焦处,岳起中精神矍铄,拔剑出鞘,威风凛凛;张炜英配合默契,动作流转间飘逸出尘。在亿万观众注视下,他们将自己守护了一生的家乡名片——崆峒武术,演绎得出神入化。“你看他们,越老活得越是带劲儿,这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才是我们一生也要学不尽的功课。”岳勇一遍遍在电脑前回看着父母在屏幕上的风采,眼里有光在闪动。
“崆峒武术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名片,”张炜英的脸上写满自豪,“凭着它,行走天南地北,自能找到同道的朋友。”夫妇俩参加过近百场武术赛事和交流活动,他们步履不停,只为心中挚爱。家中的玻璃柜里,陈列着百余块奖牌,记录着他们的汗水和付出。
岳起中与张炜英不只是相守相知的爱侣,更是崆峒武术文化的摆渡人。拳风剑气所及之处,越来越多的年轻目光被崆峒武术特有的魅力深深吸引,这份坚定的守护,为崆峒武术的传承发扬带来了勃勃生气。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8月02日【奥运快评】热爱的力量
- 2024年07月22日11岁兰州娃喻瑞琳成中国年龄最小女子职业围棋手
- 2024年07月05日【文化】两千年前玉门关戍边官兵 曾是一群热爱学习的热血青年
- 2024年04月12日热爱+梦想=文创产品"新顶流"!在兰州感受本土文创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