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非遗】
夏日,赴一场清凉“花儿会”

岷县二郎山花儿会盛况。

洮岷花儿会上用来拦路对歌的马莲绳。
文\王文元
核心提示
夏日的洮岷地区是绿色的海洋,也是“花儿”的海洋。每年的这个时节,是洮岷花儿会最为集中之时,也是洮岷地区最为迷人的季节。
花儿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山歌,质朴生动的歌词和唱腔承载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与人文记忆,大体分为洮岷花儿、河湟花儿和六盘山花儿几大类。而花儿会则是这些民间艺术的集中绽放之地,也是展现民间歌手们才华的舞台。
以甘肃临潭、康乐、岷县等地为中心的洮岷地区,有着深厚的“花儿”文化底蕴。每年农历六月,这里都会迎来一场场热闹的花儿会,其中莲花山、二郎山、松鸣岩、冶力关等地的花儿会尤为著名。这些花儿会不仅历史悠久,更以规模盛大、唱花儿的“把式”云集而闻名,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盛事。
初夏时节花儿会
流行于甘、青、宁、新地区的一种山歌,在甘肃境内被称为花儿。为何要把山歌称为花儿?这些山歌中歌唱者往往将姑娘比作花儿,久而久之人们就将这类山歌称为花儿。歌唱者把姑娘比作花儿,其内容主要表现了男女之间懵懂爱慕的关系,因而,习惯上花儿不能在村子里唱,也不能在长辈和亲属面前唱,故而民间称之为山歌、小曲。
花儿有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之分,河湟花儿是以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县)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及青海的十多个农业县;洮岷花儿,分布在以洮州(今甘肃省临潭县)、岷州(今甘肃省岷县)为中心的七八个县,其范围基本上都在甘肃境内。
笔者不久前赴临潭县冶力关镇一带,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实地体验了洮岷六月花儿会的盛况。
冶力关在临潭县境内,分为莲山、西峡、东峡和冶海湖四个部分,为明代设置的河州(今甘肃临夏一带)二十四关之一。冶力关花儿会在农历的六月初一举行,地点选在镇子外面甘南农民起义纪念馆门前的高坡上。
花儿“把式”(唱花儿的民间歌手)们站在山坡的高处自由自在地唱着花儿。上场的花儿“把式”们手中拿着一把扇子,这是他们唱花儿时的唯一道具。他们一边慢条斯理地扇着扇子,一边开始漫花儿(唱花儿)了。这时,山坡上到处都是赶来听花儿的人们,他们或站在山坡上,或蹲在半山腰,或盘腿坐在草地上。于是一种穿透云霄的声音从天而降,它如同酷暑的甘霖,抚慰着每一个人的心。
花儿会上的“把式”和观众都是自愿来参加的,他们是花儿的追随者。花儿让他们在各个山沟内,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放开歌喉尽情抒发心中的话语。花儿会多则五六天,少则两三天,在花儿会上人们可以不问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但却一定要盘一盘花儿,这是考验花儿“把式”能耐的挑战,唱得好、反应快的“把式”会受到追随者和观众的喜爱与夸赞。
在漫山遍野而来的花儿声中,一年一度的花儿会就拉开了序幕。这是洮岷人的狂欢节。每年在洮岷地区要举行100多场花儿会,最早的花儿会在每年正月十五。尽管从正月里就有了花儿会,但农历六月则是花儿会的高峰时节。在六月前后莲花山、二郎山、松鸣岩、冶力关等地都要举行花儿会。
山野里的狂欢日
花儿会之所以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乡亲参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参加花儿会的人们摆脱往日的束缚,可以尽情地抒发心中所想。
甘肃洮岷地区位于历史上农耕区和游牧区的交叉地带,花儿会的出现不仅与季节有关,也与这里的气候密切相关。农历五月底到六月初这一段时间,农田的活计已经忙得差不多了,马群也可以散放了,正好可以忙里偷闲。
花儿会是人们可以敞开心扉的日子,所唱的花儿既有对秀美山川的赞美,也有相互间斗智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关于爱情。“花儿会上没大小”,正是这种自由心情的抒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花儿就可以无所禁忌。
唱花儿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如不能在家里或者村子里唱情歌。在花儿会上也有避长辈的风俗。在花儿对唱时,“把式”们往往要问:“有避躲的往后站,没避躲往里站”。其实就是这种规矩的写照。
花儿会既是花儿“把式”们一比高下的舞台,也是年轻人寻找意中人的场所。通过花儿会,年轻人共诉衷肠,就成为花儿会上的一道风景。
“手拿镰刀割沙柳,
世哈一双绵绵手,
你是五月端阳的雄黄酒,
我想热腾腾地喝两口,
有心坐来没心走。
花儿啊,两莲叶儿啊。”
看看,花儿唱词里人们对爱情的追求是多么的生动而执着。
今天生活在洮岷地区的居民,部分是明初从江淮一带迁来的移民的后代,尽管600多年过去了,他们血脉中刚强坚忍的品格丝毫没有改变。在呈现性格坚毅一面的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爱情有着独特的憧憬:“你像牡丹才开开,我像空中来蜜蜂,落到牡丹心上来。”她们对爱情的表白浪漫而富于想象力。
很多时候,花儿会上的男女对唱成为一道风景。这也是男女双方相互试探对方心思,了解对方情况的一种方式,也更具有戏剧色彩。
女人先唱道:
“粉壁墙上画像哩,子牙封神斩将哩,谁是我的孽障哩。”
那边男人接着唱:“影壁上画龙哩,妹妹旁边有人哩,没人时哥哥心痛哩。”
女人又唱道:
“八合金升量荞哩,丢你是张良辞朝哩。”
男人又唱道:
“张良辞朝辞不下,但等韩信一句话,妹妹你给我一句话。”
于是,一段情愫也就在一唱一和中渐渐地清晰起来了。
多民族共同孕育的瑰宝
洮岷花儿的起源,专家学者提出了十几种看法。目前,逐渐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今天洮岷地区的汉族大部分是明代从江南迁移过来的,因而,花儿最有可能出现在明代。
在洮岷花儿中有这样一首曲调:“松树虎丢盹,看见尕妹担地桶,人品压了一十三省。”这里的十三省其实是代指全国。这种说法只在明初比较流行。据记载,“明初沿袭元制,境内下设若干行中书省。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但人们在习惯上用省来称呼布政司,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以后,定制为十三布政治使司又称十三省。”
专家认为,甘肃岷县南部一带(包括宕昌北部),不仅是洮岷花儿的发源地,也是所有花儿的发源地。花儿的发展基本上贯穿了二郎山花儿、莲花山花儿,再到河州花儿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可以这样说,洮岷花儿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在较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从音乐方面看,起源于八世纪的藏族民歌,其语言则是明代江南人大量迁入及汉语普及之后形成的,而文学因素则是受了藏族的鲁体、谐体和汉族七言体及元散曲等方面影响。
总体而言,作为一种音乐因素与文学因素相结合,并具有独特形态的歌曲,洮岷花儿形成于明代。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花儿会既是自发的赛歌会,也是一个大型的集贸活动。六月初二,笔者在莲花山下的莲麓看到,原本寂静的山谷忽然间变得异常热闹,密密麻麻的销售摊点一眼望不到边。平常只需要几分钟就走完莲麓街道,我们的车整整走了半个小时。而在村子外头,商贩的队伍排出了老远。幸好此时,花儿会已经基本结束了,否则我们恐怕就要被拦在路上了。
按照传统规矩,花儿会一般要经过拦路听歌、朝山献歌、联欢夜歌和紫松山祝酒别歌四个阶段,基本上到农历的六月初六就结束了。祝酒别歌要唱一些送别之情,这些歌也特别有意思。
有一首道别的花儿非常有名:
“说了一声去的话,
眼泪就连袖子擦,
忙把系腰穗穗抓,
心上就像篦子刮!
手拿镰刀割柳哩,
赶紧收割就走哩,
麦子黄者手哩,
明年再唱还有哩。”
花儿是民间歌手们心底的吟唱。在洮岷地区人们根据不同节日、气候来确定花儿会的时间。这是漫长岁月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任何的人为强制因素,完全是自然和社会选择的产物。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花儿,而西北各地的花儿会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大批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对花儿进行改造,使这一具有西北地方特色的民歌,受到全世界很多人的关注。
可以这样说,花儿会是上苍赐给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的狂欢节,是展现洮岷花儿风采的节日,也是民俗与风情的海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5月15日【陇上非遗】靛色染千年——平凉古法蓝染的生活美学
- 2025年03月25日陇上非遗大联欢活动在清水精彩上演
- 2024年12月31日【陇上非遗】在曲子戏里 遇见敦煌
- 2024年12月09日【文化】酒泉夜光杯雕,一杯倾倒两千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