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永昌:产业联营让“空心村”实起来

 2025/07/18/ 15:19 来源:金昌日报 黄悦

永昌:产业联营让“空心村”实起来

  每日甘肃网7月18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 永昌县在红山窑镇12个“空心村”试点党建联合体,把产业联营作为激活乡村的核心抓手,让沉寂的村庄重新热闹起来。依托吨包袋、高原夏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3个产业联合党委,打破村域界限,用实打实的产业项目串起发展链条,以产业联营破解“空心村”难题。

  该镇马家坪等4个村联手整合加工车间的资金、技术和订单,让吨包袋产业从零散经营变成抱团发展。目前,吨包袋加工“共富车间”年产量达20万条,产值超过1000万元,并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这些车间不仅带动了群众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还使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

  高古城村等3个村联合发展高原夏菜产业。3个村联合辖区内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加工企业,搭起交流平台,把村里的制冰厂用了起来,给蔬菜快速降温保鲜,延长了销售半径。“以前菜收下来得赶紧卖,遇上行情不好就亏了。现在有了这个制冰厂帮忙,能多放好几天,我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了。”看着长势良好的高原夏菜,种植户董开茂满脸笑意。

  姚家寨等5个村则把农业服务资源整合到一起,从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到农机作业、劳务输转,形成了全链条服务。村里的粮食储藏库派上了大用场,芨芨草扫帚加工也成了特色产业,不少村民既能拿土地托管的分红,又能在服务环节挣工资。

  据了解,红山窑镇还探索“空心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举措,紧盯留守村民推行“庭院会”“板凳会”等做法,用党员干部“办实事”代替村民“寻帮助”;紧盯留守老人推广“爱心食堂”“互助老人幸福院”等做法,解决其吃饭难、无人照应问题;紧盯外出务工村民推广“民事代办”“惠民直通车”等做法,帮助解决其返村办事难问题……通过联建实体组织、联营实体产业、联动实招治理,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实现以实体支撑催化“空心村”蝶变。(黄悦)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