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智慧卫生间 文明小窗口——平凉市中心城区公厕“变形记”

 2025/07/22/ 08:2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田丽媛

智慧卫生间 文明小窗口

——平凉市中心城区公厕“变形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七月的平凉,绿意盎然。在市体育馆西侧,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灰白色的外立面搭配奥运竞技元素,造型独特的窗户点缀其中,若不是门口“公共卫生间”的标识,人们很难将这个现代感十足的建筑与传统公厕联系起来。

  这座今年完成改造的公厕,正是平凉市中心城区“厕所革命”的缩影。近年来,平凉市将公厕改造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通过智慧赋能、文化注入、服务升级,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满意度。

  智慧大脑:科技赋能更贴心

  走进平凉市体育馆西侧公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电子显示屏,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厕位使用情况、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数据。

  “这是我们公厕的‘智慧大脑’。”崆峒区环卫处副主任张明景介绍,公厕还配备了新风系统、除臭设备等。

  记者注意到,每个厕位门上都装有智能感应器,感应式水龙头、自动出皂机、智能烘手机、扫码抽纸机也一应俱全。公厕的智慧升级还体现在人性化设计的细节之处:智慧公厕内贴心地配备了婴儿用品设施齐全的母婴室和工具间等功能室。

  “以前带孩子上厕所总是手忙脚乱,现在有母婴室还有婴儿护理台,非常方便!”市民李洁边说边在母婴室里熟练地给孩子换尿布。

  文化地标:一厕一景显匠心

  漫步平凉城区,改造后的公厕各有特色,它们有颜值有内涵更见文明,正悄然改变着城市气质和市民生活。

  在崆峒区人民广场,一座融合了崆峒山建筑特色的公厕独具匠心,把原有的八角窗改造成冰裂纹花窗,在阳光下投射出斑驳光影,与周围的绿植相映成趣。

  西郊文化广场的公厕则展现了另一种美学追求,栗色木构方盒以榫卯智慧交错咬合,飞檐椽头、万字纹透雕格栅等设计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广成路公厕以银灰金属立柱构筑现代骨架,垂直格栅好似青铜简册,融入青雀羽翼、黄龙脊骨等元素,让千年图腾在现代主义的架构间焕发出新的活力。

  柳湖公园东侧公厕则进一步深化中式传统韵味,秉持“万福鸿运”的设计理念,融入红色镂空与诗意隔栅图案,成为一处满含祝福与艺术气息的美景……

  服务升级:细节之处见温度

  “改造后的公厕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在南山公园晨练的市民张静称赞道,“以前跳完舞上厕所都要排队,现在厕位增多了,连镜子都擦得锃亮。”

  在崆峒区,每个公厕都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南山公园公厕保洁员毛小英说:“只要有人使用,我们就会及时打扫,时刻保证公厕干净整洁。”

  为了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改造后的公厕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轮椅坡道、扶手等设施的加装,让残障人士如厕不再困难。

  “改造只是第一步,关键在后续管理。”张明景介绍,“目前中心城区129座公厕中,已有10座完成智慧化改造。为确保长效管理,我们制定了严格的保洁标准,并对管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提升智慧设备维护能力和服务能力。”

  从“将就”到“讲究”,从“如厕难”到“如厕易”,平凉市中心城区的公厕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让市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正如崆峒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小厕所关系大民生,我们要让每一座公厕都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