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早晚趁清凉 市民活力健身忙

年轻人在篮球场PK

市民在九州花坛小广场跳广场舞

球友切磋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盛夏,当许多城市被高温炙烤得仿佛要融化,兰州却宛如一颗镶嵌在西北大地上的清凉明珠。它不仅凭借宜人的气候成为避暑胜地,还因全民健身热潮的涌动,让这座城市充满了蓬勃的活力。
兰州地处黄河河谷,独特的地形和黄河水体蒸发的调节作用,使其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0℃至26℃之间,35℃以上的高温年均不足10天。这样舒适的气候条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避暑,同时也为兰州市民户外运动创造了绝佳的环境。
晨光熹微
河畔公园开启活力激情
清晨5时30分,当第一缕阳光还在云层中酝酿,兰州的天际线刚刚泛起鱼肚白,黄河之畔的马拉松公园已从沉睡中苏醒。凉爽的晨风携带着黄河特有的湿润气息,为这座城市的运动爱好者们铺就了一张天然的“健身画布”。
沿着公园内全长3.5公里的塑胶跑道望去,晨跑的队伍好似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绵延向前。队伍中,有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他们步伐稳健,每一步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身姿矫健,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还有带着孩子一同体验晨练的家长,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的习惯。
今年62岁的张建国是马拉松公园的“常客”,他每天清晨6点准时开跑,风雨无阻。“退休后坚持晨跑,现在不仅关节不疼了,睡眠也变好了。”他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目光望向不远处奔腾的黄河,笑着说,“跑累了就停下来看看河景,吹吹凉风,比闷在家里舒服多了。”
在跑道旁的健身器材区,同样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压腿架前,几位大妈正互相帮忙拉伸,一边拉伸一边交流着养生心得;仰卧起坐板上,年轻小伙儿们咬紧牙关,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单杠区域,几位老者展示着娴熟的引体向上技巧,他们的手臂肌肉紧绷,引来阵阵喝彩。家住附近小区的李娟带着8岁的儿子来锻炼,她一边耐心地指导孩子做儿童版俯卧撑,一边笑着说:“暑假孩子总抱着手机不放,带他来公园跟着大家一起动一动,既能强身健体,也能培养好习惯。”
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声轻快响起。领队刘阿姨介绍,她们特意将音乐音量调低,因为天气热,动作也作了简化,“既要自己锻炼,也不能打扰附近居民。”
暮色降临
体育公园变身欢乐海洋
当夕阳的余晖为大地镀上一层金箔,暑气随着落日渐渐消散,体育公园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傍晚7点刚过,公园入口处便有入园的队伍,孩子们的欢笑声、球类撞击的砰砰声、教练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篮球场上,四支队伍正在进行3V3对抗赛。汗水浸湿了小伙子们的球衣,却挡不住他们跳跃、投篮的热情。“白天在写字楼吹空调,晚上必须来球场‘撒欢’。”26岁的程序员马涛刚投进一个三分球,引来场边阵阵欢呼。他说,自己加入了公司的篮球队,每周三、五晚上都会来这里训练,“既能解压,又能增强团队默契,比聚餐喝酒健康多了。”
足球场被分成了三个小场地,分别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使用。5岁的乐乐正跟着教练练习带球,小小的身影在绿茵场上跌跌撞撞,却始终不肯放弃。乐乐妈妈站在场边,手里拿着毛巾和水壶。她告诉记者,暑期报足球班的孩子特别多,名额要提前一个月抢,“现在家长都重视体育锻炼,宁愿少报个补习班,也要让孩子来运动。”
乒乓球区域更是“座无虚席”。77岁的段大爷和球友是这里的“固定搭档”,退休后,几乎每天晚上都来打乒乓球。段大爷笑着说,他们还带动了小区里其他老人一起加入,“互相督促,锻炼也更有动力。”
多元场景
全民健身绘就活力画卷
除了马拉松公园和体育公园,兰州的大街小巷、社区广场、学校操场,处处都能看到市民运动的身影。多元化的运动场景,让这座城市的夏日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在九州工程局家属院操场上,跳绳的、打乒乓球的、打篮球、踢足球的都有。记者看到,该小区几个小女孩围在一起数跳绳,一名7岁的小女孩以一分钟180次的成绩刷新了现场纪录;乒乓球台前,两位老大爷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
各大游泳馆则成了孩子们的“暑期乐园”。在九州一家游泳馆,每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10条泳道始终满员。泳池里,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蛙泳、自由泳。“每年暑假都带孩子来学游泳,既是一项技能,也是避暑的好办法。”家长王女士说,为了避开高峰,她特意给孩子报了早上8点的班。游泳馆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的游泳培训班报名人数比去年增长了30%,为了满足需求,他们新增了4名教练,还延长了开放时间。
黄河风情线成了骑行爱好者的“天堂”。从中山桥到银滩大桥,全长20多公里的滨河路上,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能看到骑行队伍的身影。骑行爱好者李刚说,夏天的黄河风情线风景最美,“一边骑车一边欣赏黄河两岸的景色,累了就停下来喝杯茶,这种感觉特别惬意。”如今,兰州已成立了10多个骑行社团,成员总数超过200人,每逢周末还会组织长途骑行活动。
医生建议
盛夏健身需科学运动
雁滩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牛希宏提醒,高温天气运动需讲究科学方法,避免因不当锻炼引发健康问题。
牛希宏说,夏季健身的首要原则是避开高温时段。兰州每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气温最高,紫外线辐射最强,此时段应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建议选择清晨6点至8点或傍晚7点以后进行锻炼,这两个时段气温相对较低,且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更适合运动。
补水是夏季运动的关键环节。很多人习惯运动后猛灌冰水,这种做法实则有害。牛希宏解释,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大,不仅流失水分,还会丢失钠、钾等电解质,此时饮用淡盐水可有效补充流失的微量元素。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饮用100-150毫升,间隔15-20分钟,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若在运动中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心慌等症状,可能是中暑前兆,需立即停止活动。牛希宏强调,此时应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物理降温加速散热。同时采取侧卧位休息,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如果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严重呕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说明中暑已进入重症阶段,此时切勿拖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持续采取降温措施等待救援。
此外,夏季运动还需注意穿着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紧身化纤服装影响散热;运动前做好5-10分钟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应减少运动强度,最好在家人陪同下进行锻炼。“夏季健身的核心是‘量力而行’。”牛希宏表示,高温天气下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和时长,以身体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毕竟健康安全比运动效果更重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15日甘肃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开幕
- 2025年07月15日“全民健身万里行”志愿服务活动(甘肃华池站)举办
- 2025年05月18日兰州市城关区举办马拉松嘉年华健身操展演活动
- 2025年05月14日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甘肃分会场活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