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科技赋能藜麦产业发展——省农科院在东乡县开展藜麦杂交育种试验见闻

 2025/07/23/ 08:5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虎

科技赋能藜麦产业发展

——省农科院在东乡县开展藜麦杂交育种试验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烈日炎炎,驱车行驶在东乡县龙泉镇山脊的公路上,山坡上的梯田映入眼帘。田地里,藜麦穗丰盈厚重,挂满枝头;农业科技人员操作无人机从空中划过,喷洒肥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龙泉镇何汪村的东乡县藜麦育种基地,甘肃省农科院藜麦团队研究人员和山东师范大学科研工作者手持镊子,小心翼翼地从藜麦穗上去雄花,之后进行人工授粉,并用红笔做出标记。

  “目前,藜麦正处于开花期,我们在这里开展杂交育种试验,培育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藜麦品种。”甘肃省农科院藜麦团队研究员杨发荣看到藜麦长势良好,脸上满是喜悦。他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希望通过培育新品种推动甘肃藜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因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且热量低、零胆固醇,被誉为“超级谷物”,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

  东乡县海拔高、气候干旱,日照长,是藜麦生长的“沃土”。2018年,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作为定点帮扶东乡县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联合甘肃省农科院在东乡县开展藜麦引进试种工作,当年即获得成功。随后,公司又投入“真金白银”,推广种植藜麦并建立藜麦加工厂,将藜麦打造成为东乡县新兴特色产业。

  目前,东乡县主要在龙泉、董岭、大树等13个乡镇的干旱山区每年种植1万亩藜麦。东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明才说:“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从播种、田间管理、喷洒农药、收割,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服务,有效推动了藜麦在东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杨发荣介绍,甘肃省自2010年引进藜麦后,共培育出了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等10个品种,并在天祝、东乡、合作、民乐等多个高海拔地区进行种植,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放眼全国,藜麦在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均有种植。随着市场需求增加,藜麦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农作物。为此,杨发荣带领省农科院研究团队深耕藜麦育种领域多年,他说:“一直以来,我们采用传统育种方法,通过选取优良个体来提高产量和适应性,但缺点是培育周期较长。”

  杨发荣研究团队在东乡县建立多个育种试验基地,先后引选藜麦种质资源750余份,创制新种质61份,繁育藜麦良种7个。同时,省农科院与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师范大学借助我省实施的东西部科技协作项目,架起科技交流合作的“桥梁”,在东乡县建立试验示范区,三方加强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围绕全产业链深入合作,促进藜麦产业提质增效。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孙伟博士自去年以来,多次来到东乡县开展藜麦技术交流合作。他说:“我们在耐逆作物研究方面基础深厚,希望通过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在藜麦育种、产品研发上与甘肃省农科院开展深入合作,助力甘肃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目前甘肃省农科院和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师范大学在藜麦育种技术、种质资源互换、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为两省藜麦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