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兰州引客来 避暑经济活力旺
“避暑胜地·兰州”系列报道之四
夏日的兰州,黄河两岸的晚风裹挟着丝丝凉意。漫步中山桥,不时能看到游客举着手机拍摄,镜头里既有落日熔金的河面,也有快艇劈波斩浪的瞬间,西北城市独有的夏日魅力,在声声快门中被一一定格。
暑气正盛时,金城兰州凭借清凉气候与深厚文化底蕴成为全国避暑游热门目的地。随着旅游预订量和酒店入住率持续攀升,避暑游正从单纯的“流量生意”升级为品质化、可持续的“留客经济”,推动兰州完成从过境节点到目的地城市的转变。
品牌赋能
从清凉资源到体验经济的价值跃升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5年16条全国避暑旅游线路,“陇秦山水·古道西风”线路将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纳入国家级推荐名录。这一国字号认证,让原本就以夏季凉爽著称的兰州热度再度攀升,成为全国游客眼中的“天然空调城”。游客纷至沓来,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依托独特的气候优势,兰州市近年来持续发力打造“黄河避暑之都”,以遍布城郊的“2小时避暑圈”整合兴隆山、吐鲁沟等海拔2000米以上的森林景区资源,推出白天登山避暑、夜晚滨河纳凉等立体化定制旅游线路,在文化体验上深耕细作,融入黄河文化、丝路风情等元素,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
今年暑期,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主题的讲座,也有各种主题创意工坊。如玩转陶泥活动,通过复刻马家窑旋涡、仰韶鱼纹、人头瓶等彩陶纹样与器型,让孩子在揉捏塑形中感受泥土温度。简述中国则引导游客了解秦简、汉简、魏晋简,在“探秘古凉州”“记录河西汉塞”等场景中体会文字力量,感受丝路文化与历史的厚重……这些活动吸引游客主动参与、深度沉浸,让避暑从单纯的降温需求,升级为有温度的生活和文化体验。
“本是冲着凉爽的天气带孩子来到兰州的,没想到被博物馆的特色活动留住了,这种互动比单纯看展有意思多了。”重庆游客宋宇坦言,计划多停留一天,让孩子在参观与体验中感受丝路城市的另一面。
业态联动
从基础消费到全链焕活的活力涌流
清凉之都的吸引力,让各地游客接踵而至。游客的到来,激活的不仅是景区,更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消费。
7月19日,一场降雨让兰州更显清凉。在正宁路夜市,成都游客李梦拿着刚买的甜醅子奶茶和记者分享了行程:“这次来兰恰巧遇降雨,体感很舒服。我们一家人品尝了地道的兰州牛肉拉面,还拍了拉面师拉面的视频。在黄河边享受着三炮台,听着孩子们戏水的欢笑声,感觉特放松。兰山夜景尤其让人陶醉,总体感觉这里是一个很容易找到幸福感的城市。”
商家们抓住商机,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创需。正宁路夜市摊主推出小份装美食及各种风味的特饮,商家将“黄河母亲”“遇见兰州”等字样印在饮品包装上,成为游客打卡的道具。皇冠酒店也创新推出浆水烤肉等融合菜品,让游客在清凉中品味特色烟火。黄河码头拍照业务升级为航拍,游客乘坐快艇游玩的精彩瞬间可以在四分钟视频里完美呈现。
经营近30年的张国仁牛肉面,凭借超大碗套餐走红社交平台,经营者还整合嘉峪关杏皮茶、临夏酥饼等周边特产。进入暑期以来,店面营业额增长近三成。“最近的食客较上个月明显增加,很多外地游客对兰州牛肉拉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些人会不由自主地在窗口拍摄拉面的场景。我们的师傅也大方地面对镜头,不知不觉就成了‘移动的广告牌’。”负责人张鑫指着窗口正在拉面的师傅愉快地说道。
消费升级
从流量增长到结构蜕变的内在进阶
避暑游的火热,绝非简单的人数增加,更体现在客源质量与消费层次的跃升。记者从携程集团采访了解到,今年暑期,兰州旅游预订量同比显著增长,酒店入住率连续3个月超85%,避暑游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现在游客很少问一天能逛几个景点,而是关心哪里能看本地人喝茶、聊天。”从业20多年的旅游业内人士马静玉感慨道,“兰州夏季旅游市场正发生深刻变革,即团队游比例下降,自由行、周边游占比持续上升。游客真正想要的是像本地人一样在黄河边喝杯三炮台,看夕阳落进河面的慢生活。当游客开始关心哪家农贸市场最具烟火气之类的问题时,说明兰州的旅游就活起来了。”
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市内各大旅行社、农家乐等加速产品迭代。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内不少旅行社新增夜间游船观灯线、兴隆山森林徒步线,推出牛肉面研学等项目。兴隆山、仁寿山等周边民宿打造星空房+农家菜套餐,营收大幅增长。安宁区、榆中县等农家乐更引入东南亚、摩洛哥等风格设计,配套雾化降温、小泳池等设施,让游客沉浸式放松一整天。
不少旅游业内人士坦言,在旅游产品设计上,旅行社已跳出传统一日游的框架,融入夜游黄河风情线、非遗手作、星空露营等体验项目。游客除了避暑需求,对带有情感温度的文创产品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从黄河石元素茶具到甘肃特色毛绒玩具,旅游商品正从单纯的功能性消费,悄然转向承载文化记忆的情感性消费。
长效布局
从一季热到四季旺的可持续发展
携程平台预订数据印证,避暑游为兰州带来大量游客流量。今年暑期,兰州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47%,主要客源地除周边城市,还包括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占比达42%。游客将兰州作为探索西北的首站,聚焦黄河风情线、甘肃省博物馆等地标。同时,兰州高星亲子酒店供给占比达60%,预订量同比增长60%,反映出家庭客群对西北游的品质化需求,推动兰州旅游消费升级。
“数据背后是客源结构的质变,游客不再将兰州视为过境节点城市,而是以其为西北游首站,追求品质化、家庭化体验。”携程区域政务总经理孙为立告诉记者,“避暑旅游已成为兰州旅游经济增长新亮点,兰州应抓住机遇,通过优化产品、提升服务、精准营销等,进一步释放避暑旅游潜力,将夏日红利转化为全年动能。”
孙为立建议,要打好清凉牌,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在产品开发上,深度挖掘黄河文化与避暑资源结合点,如在黄河风情线增加与黄河文化相关的夜间演艺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夜间消费。在提升服务上,针对避暑游游客特点,优化景区遮阳、降温设施,设置更多遮阳棚、提供免费清凉饮品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时发布景区人流、温度等信息,方便游客合理安排行程。在宣传推广上,借助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精准推送兰州避暑旅游产品,针对不同客源地游客制定个性化宣传策略,突出兰州避暑旅游特色与优势。
夜幕降临,黄河游船的灯光与两岸的夜市烟火交相辉映。晚风掠过河面,带着阵阵凉意,也吹动着兰州旅游经济的新活力。这场由避暑引发的消费热潮,既是对城市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当清凉与文化相遇,当流量沉淀为留量,兰州的“四季故事”正在徐徐展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晓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21日【“避暑胜地·兰州”系列报道之二】黄河夜风爽 山乡果香飘
- 2025年07月18日兰州以“清凉经济”打造西北避暑新标杆
- 2025年07月15日兰州入选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 “清凉经济”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 2024年08月05日【摄影】避暑阅读,学习充电,很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