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陇东油区气温持续攀升至35℃以上。然而,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热浪挡不住干部员工夺油上产的脚步,从井场的技术分析到泵房的设备保养,从安全隐患排查到标准化场站维护,2200余名采镇原油田石油人顶着酷暑坚守岗位,用汗水浇灌着“老井稳产、措施增产、新井上产”的目标,在高温“烤”验中书写着攻坚答卷。

烈日下的“汗”卫者
“镇xx井组憋压数据异常,得再摸一遍!”上午10点,该厂桐川作业区生产技术室技术员王浩正在井场进行重点井监。此时的太阳已灼得人皮肤发烫,他俯身趴在井口阀门上,感受着管线传来的震动,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滴进泥土里。
作为负责油藏动态分析的技术骨干,王浩的任务是通过“憋压摸井”掌握每口井的“健康状况”。进入7月,该区针对部分区块自然递减增大、含水上升加快的问题,将单井管理细化到“一日一分析、一井一方案”。生产技术室的技术员们每天要完成12个井组、36口井的压力监测和数据记录,再回到办公室连夜比对产量曲线,制定调参、热洗等“六小”措施。
“你看这口井,昨天热洗后产液量提升了0.3方,含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在井场边王浩指着记录本上的数据说。截至7月中旬,他们通过精细分析实施的“六小”措施已覆盖72口井,其中15口老井实现日增油合计1.8 吨,较6月相比提升1.2%。
“措施效果分析会每周开,单井产量差距必须找到根儿!”王浩抹了把汗笑道。如今,桐川作业区通过“液油双考核”、细化盘库等机制,已形成“人人盯着产量算、个个围着措施干”的氛围,1-7月累计完成措施增油7022吨,为全厂夺油上产筑牢了根基。
泵房里的“铁娘子”
“注水泵压力稳定,温度正常!”彭阳作业区孟一联小班员工何海燕刚刚完成泵房内一台设备的“听诊把脉”巡检,工装从领口到袖口都能拧出汗水,却顾不上喝口水,又拿起巡检本走向下一台设备。
下午3点,室外温度已达38℃,设备间里更是闷热难耐,这项男同志做起来都颇感吃力的“体力活”,也未难倒巡检女工。为了确保注水压力平稳,何海燕叫来了另一名大班员工来到待保养的设备前,停止运转的柱塞泵依旧散发着热量,弥漫着机油蒸汽的味道将人笼罩其中,不一会的工夫,汗水从额头慢慢渗透出来,顺着脸颊滑落下来,不时地滴落在正在维修的设备上,工装已经慢慢被汗水一寸一寸侵占,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保养设备的进度。
“夏季温度高,设备排查更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得时刻盯着。”何海燕笑着说。她负责的区域已连续35天无设备故障,注水压力波动控制在0.2MPa 以内,为周边16口油井的稳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该厂像她这样坚守在一线的女员工,她们或迎着高温坚持4小时巡检,守护着每一台设备,或24小时不间断时刻紧盯输油管线监控平台,用半边天的力量成为原油上产的“稳定器”。

烈日下的安全守护
“这里法兰跨接线松动了,必须立即整改!”正午12点,方山作业区镇四联中心站站长任亮蹲在滚烫的水泥地上,用扳手紧固着接头,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成深红色。他的巡检路线每天要覆盖输油泵房、配电室等8个区域,步行超过2万步。
进入“三伏”季,采油十一厂以隐患排查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加大对要害部位、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检查频次和力度,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方山作业区创新推出“高温时段隐患清单”,将夏季易出现的设备过热、线路老化等问题纳入重点排查项,夜间巡查频次增加至每天3次,岗位自查自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被细化为28项具体责任清单,为高温下的生产系上了“安全带”。
与此同时,全厂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专项培训和应急处置措施演练40余次,让每名员工都熟知应急处置、掌握应急技能。各基层班组通过集中观看安全事故案例、组织经验分享、安全小讲堂、线上答题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红线意识。
截至7月20日,采油十一厂原油日产量较6月高温初期提升2.6吨,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技术人员在井场记录的3000余组动态数据,是安全员排查的217处隐患,是一线员工走过的千余公里巡检路。(贺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21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清洁电力:精细管理助推生产运行
- 2025年07月18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奋楫扬帆跑出原油生产“加速度”
- 2025年07月16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逐绿前行绘新卷
- 2025年07月14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精准滴灌”激活“二次创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