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奔赴“生命之约”
青年医生何通和成为甘肃省第7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何通和(中)完成了一场生命接力
每日甘肃网7月30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7月29日,在甘肃省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定点医院的病房里,阳光安静地流淌,23岁的康复科医生何通和,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细长的管子连接着他的手臂,血液在仪器中缓缓循环,分离出那份无比珍贵的“生命火种”——造血干细胞。几个小时之后,这份凝聚着希望的生命细胞,将启程去点亮一个素未谋面的生命,何通和也将成为全国第20660例、甘肃省第7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善意之种
始于一次普通的献血
时间回到2023年初,还在大学校园的何通和在一次献血时,听到了工作人员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介绍。“那时候其实懂得不多。”他回忆道:“但心里就一个念头,既然有机会能帮到别人,那就留个样吧。”于是他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生命的长河里,默默地投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后来经过了解他才知道,造血干细胞就像身体里神奇的“种子工厂”,深藏在外周血中,它们能不断复制自己,分化成红细胞——运送氧气的“信使”;白细胞——守护健康的“卫士”;血小板——修补伤口的“工匠”……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这些“万能种子”是重建生命、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
使命召唤
毫不犹豫踏上征程
2025年6月底的一个午后,午睡中的何通和被电话铃声惊醒。“迷迷糊糊中听到‘配型成功’四个字,我整个人‘唰’地一下就彻底清醒了!”回忆那一刻,他的声音依然带着一丝激动。
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茫茫人海中的生命奇缘,就这样降临了。“同意!我同意捐献!”他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为了这份承诺,他积极配合各项体检,向工作单位请好假。
7月23日,他独自踏上了前往兰州的路,去做捐献前的最后准备。他知道,在远方,另一个生命正悬于一线,等待着他的抵达。
生命至上
医者仁心的无悔抉择
作为一名康复科医生,何通和每天面对的是被病痛折磨的患者。
“选择穿上这身白大褂,‘救死扶伤’就刻在了心里。因为我明白,每一位躺在病床上的人,对健康、对活下去的渴望有多强烈。”他轻声说,“这次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挽救一条生命,这难道不是医者本分吗?”
当有同事担心地问“捐献会不会影响身体”时,他的回答坚定而清晰:“想想看,我的一点付出,就能换来一个陌生人的重生,这点风险是值得的。”
同样,父母最初的担忧,也在他详细的解释后化为了支持。临行前,母亲叮嘱道:“孩子,答应了的事,就要好好去做。”他用力点头,因为他明白,对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而言,这是一场绝不能失约的生命接力。
善行不止
七年如一日的爱心坚持
何通和的善举并非心血来潮。自2022年第一次挽起袖子献血,七年来,他累计献血6次,总量超过1500毫升,还捐献过血小板。献血,对于他来说,已是融入生命的习惯。他真诚地呼吁着:“加入中华骨髓库吧!你挽救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的未来。那个等待救援的人,可能是某个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某对父母的宝贝。你的勇气,能改写他们的命运。”
对于那位不知名的受捐者,他也写下了一份温暖的期许:愿你康复后,能好好生活,将来也成为一个有爱心、传递温暖的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 文/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11日庆阳石油工人麻辉成为甘肃省第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2024年01月11日省中医院医生丁伟成为甘肃省第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2023年11月07日让生命在爱的奉献中延续——记甘肃省第51例、5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2022年07月14日庆城县人民医院何建祯成为我省第5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