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嘉峪关市检察院:“代表+检察”守望公益守护民生

 2025/07/31/ 08:4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石丹丹

“代表+检察”守望公益守护民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停车乱收费投诉量显著下降、工业园区扬尘消散、外卖骑手合规出行……这些民生实事的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助力。

  近年来,嘉峪关市检察院不断探索整合法律监督和人大监督工作合力,通过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了服务保障民生民利视野更宽、推动解决急难愁盼效果更好的工作目标。

  精准对接 让监督贴着民心走

  “停车费说涨就涨,连个公示牌都没有!”几年前,多位人大代表将群众的烦心事带到了嘉峪关市检察院。

  线索移送后,检察干警迅速立案调查,督促行政机关规范收费标准、公示收费信息。不久后,关于停车乱收费的投诉量较监督前明显下降。

  这起案例像一颗石子,在嘉峪关市检察院干警心中激起涟漪:如何让法律监督更贴民心、更有实效?

  答案在“根植于民”。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贴近群众,检察院手握法律监督利剑,两者的“双向奔赴”,让公益保护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走近群众收集线索、在听证会上发表意见、回访整改现场……此后几年,检察公益诉讼联系点相继在全市人大代表工作站挂牌;30名人大代表化身“益心为公”志愿者,受邀参与磋商、听证、文书送达等工作,让检察监督“时度效”被人大代表感知,被人民群众认可。

  啃硬骨头 以个案撬动系统治理

  “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以“反映民情、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为原则,把有限的司法资源精准投入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机制的生命力,在办理一批有影响、效果好的案件中愈发凸显——

  外卖骑手交通违法曾是城市管理痛点,嘉峪关市检察院从规范秩序与保障骑手安全双角度切入,向行政机关、外卖平台运营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在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协助沟通下,平台公司对400余名骑手身份、车辆信息全面核查,签订安全责任书,暖心提醒让合规出行从“要求”变“自觉”。

  针对自建大院废品回收点“脏乱差”问题,检察机关立案后组织人大代表参与磋商、听证,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组建九部门联合攻坚,三个月内排查100余家网点,清理40多家,规范30多家,提升改造20多家,设置流动回收点20余个,实现彻底清理整治,推动市政府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3项制度。

  关城墙皮脱落修复遇专项经费难题时,嘉峪关市检察院通过机制提请人大监督,财政部门迅速拨付维修经费,让千年古墙修缮顺利推进,为长城文化传承保护筑牢安全屏障。

  深化机制 让公益保护更可持续

  从“个案探索”到“制度成型”,机制的生命力在持续深化中愈发强劲。

  2020年,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工作,为“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建立提供思路。

  2024年,《嘉峪关市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办法》发布,同年被写入市委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推动人大代表与公益诉讼协作配合迈出关键一步。

  嘉峪关市检察院检察长王俊琳介绍,建立并运行“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将人大代表建议“案件化”办理,能够保证公益诉讼监督精准聚焦群众关切,检察建议内容精准维护民生民利,同时对检察办案起到反向监督作用,确保案件规范办理。

  截至目前,人大代表共提供线索28件,参与磋商、听证等活动超百余人次,30余件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