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西和县:“12345”工作法引领乡村新风尚

 2025/07/31/ 09:01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张旭晖

西和县:“12345”工作法引领乡村新风尚

  每日甘肃网7月31日讯 据陇南日报西和报道(通讯员张旭晖)今年以来,西和县创新实施“12345”工作法,纵深推进婚丧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社会新风尚蔚然成风。

  所谓“12345”工作法,即明确一个目标、划定两个标准、创建三个示范点、落实四项机制、抓实五项举措。西和县将其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强力推进,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多部门联动的工作专班,制定详细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县级领导密集下沉乡镇调研督导48场次,20个乡镇均因地制宜制定了实施细则。成效初步显现,仅今年7月,全县就涌现出“零彩礼”典型8起、“低彩礼”(≤5万元)典型6起。

  工作中,西和县明确划定了婚丧事宜的“硬杠杠”:婚事方面,倡导彩礼不超过8万元,婚宴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送亲队伍不超过40人,迎亲车辆总数不超过8辆,提倡红事当日办结;丧事方面,要求办理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天,丧宴规模控制在20桌以内,礼金不超过200元。这些标准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据估算,已累计为群众压减高额彩礼、节省各类红白事开支及不必要人情负担约40%。

  西和县精心打造了3个移风易俗示范村:稍峪镇稍峪村利用闲置厂房建成设施齐全的“幸福驿站”,提供公益办事场地;石堡镇包集村以妇联主席王仙花母亲丧事简办为契机,修订村规民约,大力宣传“厚养薄葬”理念;长道镇龙八村通过召开移风易俗座谈会,率先在村内推行“两个标准”。通过这些示范带动,在全县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为确保治理成效常态长效,西和县建立健全了部门联动机制、积分激励机制、文化涵养机制、督办考核机制四项工作机制。同时,积极举办“相遇陇南 情定乞巧”集体婚礼,并向未婚青年发出“抵制高额彩礼”倡议,推动婚俗改革深入人心。

  同时,西和县狠抓五项关键举措落地: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累计发布信息197条、制作短视频70条,召开各类会议820余场次,让新风尚家喻户晓。二是完善村规民约,全县384个村和15个社区均结合“两个标准”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三是健全红白理事会,广泛吸纳退休干部、退伍军人、能人大户等人员,制定章程流程,明确职责权限。四是突出党员干部带头,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抵制陈规陋习。五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针对借机索财、骗婚卖婚、占道设灵、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通过“12345”工作法的深度落实,西和县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为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