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高原精灵的守护者

 2025/07/31/ 11:29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李茂恒 李小龙 张春燕 陈德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茂恒 李小龙 张春燕 陈德政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

  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万公顷的湿地如一块巨大的绿毯铺展在天地间。

  这里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与湖泊湿地交织,水草丰茂,植被覆盖率达80%,成了众多野生动物的乐园,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便是这片湿地的“贵客”。

在盐池湾湿地,黑颈鹤随处可见。

  每年三四月份,这些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精灵会从西藏迁徙而来,在这里栖息繁殖,护林员色拥军与它们的故事,便在这片湿地的春秋轮回中悄然书写。

  1972年出生的色拥军,是土生土长的肃北蒙古族汉子,2008年起就在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工作,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他,依旧坚守在巡护监测第一线。

色拥军每天坚持两趟赴湿地观测黑颈鹤生活习性。

  在他从事监测黑颈鹤的十余年里,这些鸟儿早已成了他心中特殊的牵挂。

  每年4月初,祁连山的寒风尚未完全褪去,色拥军就会和同事们扛着红外相机,在湿地选好隐蔽的位置提前架设好设备。“就像给远方的孩子打扫好房间,等着它们回家。”色拥军说。

色拥军介绍黑颈鹤的生活习惯。

  4月中下旬是最熬人的时候,若去年监测的巢穴迟迟不见黑颈鹤归来,色拥军就会茶饭不思。他会沿着湿地边缘反复巡查,时不时举着望远镜望向天空,直到看到熟悉的身影落在巢穴里,紧绷的肩膀才会缓缓放松。

色拥军(左)在制高点观测黑颈鹤。

  进入5月,黑颈鹤进入繁殖期,盐池湾保护区里的猛禽成了最大威胁。色拥军每天天不亮就出发,穿着厚重的雨裤钻进沼泽,密密麻麻的蚊虫乌云般围着他打转,烈日把皮肤晒得黝黑蜕皮,他却毫不在意。

  而最让色拥军激动的,还是6月初幼鹤破壳而出的瞬间。“每次看都像第一次见,那小绒毛湿漉漉的,啄壳的劲儿可大了。”

即将孵化的黑颈鹤。

色拥军每天监测黑颈鹤孵化情况。

两只黑颈鹤幼崽在嬉戏。

  色拥军的相册里存着上千张黑颈鹤照片,让他最记忆犹新的一张,拍摄于2023年6月3日——那天他从红外相机里发现幼鹤即将出生,刚做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他,不顾妻子的劝阻,揣着相机就往湿地赶。

  颠簸的路途让伤口阵阵发痛,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前方,直到蹲在巢穴旁拍到幼鹤露头的瞬间,才露出满足的笑容。回家后妻子掀开他的衣服,发现伤口已经裂开……

色拥军使用无人机观测黑颈鹤。

色拥军认真记录观测数据。

  为了给黑颈鹤佩戴跟踪器,他曾在齐腰深的沼泽里跋涉八九个小时,陷进泥潭时,他先把相机举过头顶,再慢慢挣扎着爬出来;为了记录准确的巢位坐标,他趴在地上用GPS定位,泥水溅满脸庞也顾不上擦……

  十年来,他见证着保护区的黑颈鹤从60多只增至281只,每只幼鹤的成长都印在他心里。

色拥军收集整理观测情况。

  “它们就像我的孩子,每年等它们来,比等自家娃放假还上心。”色拥军常常这样说。

  这份朴素的感情,让他在湿地里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用脚步丈量着对自然的敬畏,用镜头定格着生命的美好。

高原精灵在歌唱。

  如今,当黑颈鹤的鸣叫在盐池湾的上空回荡,那声音里,藏着一位护林员最深情的守护。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