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曹旭
沿渭河铺展的“三河一山”绿道,6000余棵国槐、七叶树、银杏撑起连绵绿廊,两座驿站点缀其间,宛如一幅流动的绿色长卷。近日,“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媒体探访报道团,走进位于西安市高陵区的渭河高陵段“泾渭分明观景台”,参观了渭河和泾河交汇处的壮美景观。

据了解,渭河高陵段河道长22公里,堤防长30.6公里。近年来,高陵区根据“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大力实施渭河生态治理工程。“通过实施各类项目,改善了渭河沿线的生态环境,打造了绿色、生态、文明的高陵段堤防,真正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高陵区水务局河道监察中队长尚京说。
在渭河高陵段综合治理中,“泾渭分明”占据核心地位,其既是生态保护的焦点,也是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的关键载体。
“正对面这条河流就是渭河,右手边这条河流是泾河,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泾河发源于宁夏泾源县。据记载,泾河在高陵上马渡入渭,江河交汇时清浊各异,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泾渭分明’。”高陵区城投公司运营管理人员牛丽萍介绍说。
牛丽萍所指处,渭河与泾河交汇,浊波与清流在盛夏骄阳下划出一道蜿蜒数十米的天然分界线,似两条巨龙相拥却各自保留本色。
在泾渭分明观景台,入口处迎客松舒展枝干,表达着高陵水土的淳朴热忱;深灰与浅灰交织的透水混凝土路,默默演绎着“泾清渭浊”的古老隐喻;诗文美墙镌刻风雅,亭台座椅承载着休憩的惬意。自然野趣与人文巧思于此浑然天成。这片曾掩于荒林土径之间的河岸,如今已蜕变为充满诗意的郊野游园。

据了解,泾渭分明生态修复工程位于渭阳一路南侧泾渭分明景点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80米,占地总面积36亩,其中平台绿地19.5亩、坡面绿地16.5亩。
如今,泾水渭水相逢之处,清浊分明、界限清楚,激荡出世人咏叹的奇观与风骨,镌刻着诗文的铭牌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惹得万千四方游人们慕名而来、徜徉其中,散步、骑行、露营、打卡、拍照……此外,横跨泾渭的交通桥如长虹卧波,不仅成为高陵区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将高陵编织进了西安大都市圈的蓬勃脉动之中。
渭水泱泱,分界线上涌动的不只是水流,还有从历史奔向未来的生态觉醒。如今,22公里河道,30.6公里堤防,已悄然筑成守护两岸的百年屏障。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甚至三百年一遇,如同在奔流之侧沉默而忠诚的卫士,将昔日洪水的威胁化为安宁与和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31日【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詹刘险工:“驯服”惊涛的“将军坝”
- 2025年07月30日【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闪耀在渭河波光里的皮影记忆
- 2025年07月30日【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华山脚下 “浊流”变“清波”——华阴环保公司守护渭河源头水清岸绿
- 2025年07月28日【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渭河“溯源探访之旅”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