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已无恙 英魂请安息
——阿里地区八名烈士遗骸迁移安葬仪式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
8月3日上午,西藏阿里地区举行8名烈士遗骸迁移安葬仪式。
当天,礼兵将8名烈士的遗骸从阿里地区殡仪馆护送到了狮泉河烈士陵园。
清晨的狮泉河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上午11时整,烈士遗骸迁移安葬仪式正式开始。
伴随着深沉低回的《思念曲》,礼兵抬起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烈士棺椁,缓步进入纪念广场,将烈士棺椁轻轻放在覆盖着黑色绒布的高台上。
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参加仪式人员脱帽默哀,向英烈致以崇高敬意。
“张希荣,甘肃古浪县人,1959年3月入伍,1960年9月1日在阿里地区革命建设中牺牲,时年21岁;李生财,甘肃金塔县人,1956年3月入伍,1960年1月22日在阿里地区革命建设中牺牲,时年26岁;陈富祥,甘肃清水县人,1958年3月入伍,1960年6月29日在阿里地区革命建设中牺牲,时年22岁……”阿里地区相关负责人宣读8名烈士的生平事迹。
此次迁移安葬的烈士遗骸中,除了刘彦斌、薛根定两名陕西籍烈士外,其余6名均为甘肃籍烈士。
仪式结束后,随着《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烈士棺椁,送至墓位安葬。随后,全体人员缓步上前,向烈士墓敬献鲜花、鞠躬,表达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
轻轻擦拭墓碑、献上从家乡带来的食物、跟已逝的亲人说说话……烈士遗属从家乡远道而来,只为看看多年未闻及任何消息的亲人。
从甘肃金塔赶到阿里的孙子李东霖和曾孙女李清霏站在李生财烈士墓碑前,将一束鲜花轻轻献上。李东霖说:“爷爷,家里一切都好,请您放心。虽然此刻我心里非常难过,但我们都为您自豪,我们一定会向您学习,传承您不怕苦不怕累的英雄精神,好好工作,努力奋斗。”李东霖说,爷爷很早就从军了,之后几十年里一直未曾有过任何消息。去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系到家人,通过抽血鉴定后,才知道爷爷牺牲在了阿里。
张希荣烈士的侄子张承军和家人从古浪赶来,将家乡带来的食物、水果摆放在叔叔的墓碑前。
“叔叔21岁就牺牲了,没有子女,今天我代表全家来看他,看到他安葬在了烈士陵园,一家人就放心了。”张承军说。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上世纪60年代,以8位烈士为杰出代表的革命先烈,在雪域高原的崇山峻岭间与叛乱分子展开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守护着人民政权,用生命在阿里高原上筑起了一道守护安宁的长城。
60多年来,阿里人民没有忘记革命先烈解放西藏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更没有忘记在阿里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们。
迁回革命烈士遗骸,始终牵动着阿里各族人民群众的心。
从2023年开始,通过退役军人事务部、西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最终成功确认8名烈士身份,并安葬在狮泉河烈士陵园,以此告慰英灵,传承英烈精神。
记者采访得知,截至目前,已有37名甘肃籍烈士安葬在了阿里地区狮泉河烈士陵园。
“知道了8名烈士的英勇事迹,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要向他们学习,不负祖国期望。”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德吉尕措在参加烈士遗骸迁移安葬仪式后说。
“今天参加烈士安葬仪式,我深受鼓舞。我要学习英烈们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森格社区居民米玛普尺说。
烈士精神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
阿里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阿里人民将铭记8名烈士的英雄事迹,传承他们的崇高精神,把对烈士的缅怀之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继续把革命先辈为之努力、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为建设雪域高原“西部明珠”而不懈奋斗。
山河已无恙,英魂请安息。愿你们长眠于这片深爱的土地,永垂不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05日“让无名烈士不再孤单”主题祭扫活动在兰举行
- 2025年04月02日致敬英雄,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兰州市烈士陵园举行祭扫缅怀王佛军烈士活动
- 2025年03月26日英烈精神 薪火相传 兰州市烈士陵园迎来清明祭扫高峰
- 2025年02月27日甘肃部署今年烈士祭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