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强信心 看发展】榆中:产业协同提质效 区域发展势头足

 2025/08/07/ 11:47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薛砚 通讯员 杜莉莉 田亚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通讯员 杜莉莉 田亚飞 

今年以来,榆中县经济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1%,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稳中有进达7.3%,增速位列兰州市三县五区第一,创下近5年最好成绩。

从农业固本强基到工业绿色转型,从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到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榆中县以全产业链思维激活发展动能,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全面形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榆中县经济发展成绩亮眼,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1%,上半年增速稳中有进达7.3%。(资料图)

深耕特色培育产业新机遇

凌晨4点,位于榆中县定远镇的高原夏菜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已经车来车往。每天,有成千上万吨高原夏菜从这里被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

“我们每天都要采购新鲜的白花菜三四十吨,销往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每天至少发三辆货车。”收购商李世伟说。

作为兰州高原夏菜的发源地及西北最大产地型集散中心,榆中县近年来围绕打造百亿级高原夏菜产业核心区,针对高海拔、少降雨的自然条件,创新构建“冷凉型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7万亩冷凉蔬菜基地成为东南沿海“菜篮子”的坚实保障。30个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粤港澳大湾区供港基地,配合“春提早、秋延后”设施种植模式,将“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变为可预期、可调控的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确保高原夏菜的“净菜”品质。让黄土旱塬成功变身“四季菜园”。上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0.52万亩,“榆中蔬菜”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如今,榆中县以加速建设“中国·兰州现代寒旱农业种业创新谷”为契机,累计引进新品种6000余个,培育青梗松花菜、特色叶菜等优质品种121个,形成20余类畅销蔬菜矩阵。16家现代化育苗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双轮驱动,构建起集穴盘基质育苗、智能环境调控、水肥精准供给于一体的智慧育苗体系。蔬菜标准化育苗能力突破10亿株、良种率突破95%以上,种业产值突破1.2亿元。

高原夏菜农副产品交易中心。

榆中县着力构建智慧育苗体系,图为组培实验室工作人员有序开展育苗脱毒组培。

绿色转型激活发展新引擎 

走进兰州东城清洁智慧热源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护岸挡墙底板浇筑作业,挖掘机、压路机等设备轰鸣运转。

该项目通过利用波节板超导热芯磁悬浮热泵梯级串联加热技术,收集榆中钢铁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联合华能兰州热电为主城区供应市政热水,是榆中县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

“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兰州市构建‘一城一网、一网多源、互联互通、互为互保’的供热格局,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河海集团兰州公司总经理王全胜介绍。

兰州东城清洁智慧热源项目建设现场。

与此同时,位于榆中县环城西路的雨污水改造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1%,工人们正在进行各十字路口的雨污水改造收尾工程。榆中县第四小学项目正在推进校园围墙、室外工程地面铺设等收尾工程,今年秋季可顺利开展招生工作。该小学的建成可增加学位1350个,缓解县城大班额压力,有序扩大县城教育资源。

今年,榆中县压茬推进112个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42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增长。

从绿色能源项目到智能制造产业园,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速落地榆中,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榆中县环城西路雨污水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彭昱 张永琰摄

现代服务汇聚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榆中县坚持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活力源”,围绕构建“7+N”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业质效双升。通过高标准打造和平百亿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全县完成“四转”企业272家、“主辅分离”企业10家,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榆中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累计开展招商洽谈88次,高质量参与“兰洽会”“丝博会”等节会招商,成功签约入库项目31个,总签约额达98亿元,完成省外到位资金41.43亿元。

从现代农业项目到新能源产业,从商贸物流到文旅融合,一批优质项目的签约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储备了强大后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