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兰州石化:转型升级 厚植新质生产力

 2025/08/08/ 18:13 来源:每日甘肃网

  在兰州石化,一场由科技创新引领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今年上半年,兰州石化生产新材料31.04万吨,新材料产量位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第二;完成中国石油大集中ERP首批上线重大任务,取得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认证,智能化发展走上快车道;顺利投用炼油区雨污分流、除盐水系统优化等项目,氮氧化物、COD、氨氮排放量同比继续下降……重大成果竞相涌现,创新浪潮奔涌不息。

  新活力奔涌  破解产业升级密码

  走进兰州石化橡胶部丁腈二区域生产线,一块块淡黄色的高羧值丁腈橡胶在传送带上缓缓输送。“用手按压,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弹力,但又有适度的硬度,给人一种扎实、耐用的感觉。”橡胶部工程师袁继耀如是说。

  2024年,兰州石化先后完成高羧值丁腈橡胶XNBR2704、NBR2703的工业化试生产,并实现两种牌号可自如切换,填补了这项技术的国内空白,也为市场带来了高质量的全新选择。

  “新材料研究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引发产业的深刻变革,无疑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兰州石化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副院长高艳表示。

  兰州石化持续开发效益高、定位精、品种新、质量优、性能特的新材料新产品,通过多年来技术攻关,目前已形成医用聚烯烃、车用聚烯烃、电缆料、电子保护膜、茂金属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五加氢石油树脂和丁腈橡胶等化工新材料系列产品,新材料开发比例和产品产量逐年递增。

  与此同时,兰州石化以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研究,进一步延伸新材料产业链:自主开发的医用料成套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医用输液瓶专用料产品市场占有率突破70%;车用抗冲共聚聚丙烯成套技术,推进了我国汽车工业轻量化进程;开发出“6万吨/年气相法茂金属聚乙烯生产技术工艺包”,形成中国石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茂金属聚乙烯工业生产成套技术,填补了技术领域空白,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发展。

  新引擎发力  深挖数智发展维度

  作为“一五”期间建设的传统能源老企业,兰州石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推进数智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兰州石化快马推进“AI+丁腈橡胶”智能质量检验、聚烯烃关键指标预测、乙烷制乙烯工艺运行优化3个应用场景落地,丁腈橡胶产品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5%,聚烯烃产品物性指标预测偏差率小于5%、检验效率大幅提升。

  在风险防控领域,兰州石化积极推广应用AI技术,构建“北斗定位+蓝牙信标”安防体系,重大危险源监控覆盖率100%、应急响应效率提升50%、非计划停工下降20%。

  在数据治理方面,兰州石化正统筹推进多层次协同、多平台支撑的数据整合,通过MES3.0、昆仑大模型、大集中ERP等数据流通,实现不同专业领域间数据共享。

  如今的兰州石化,无纸化办公、现场作业智能监控、机电仪智能巡检改造等数字化项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产现场,融入到管理全过程,而随着昆仑大模型对DeepSeek的接入,企业对AI技术的探索应用也将步入新阶段。

  6月27日,兰州石化正式取得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认证,成为甘肃省首家获得认证企业。

  新格局重塑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持续推进绿色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让兰州石化内在“含绿量”不断提升。

  初夏时节,兰州石化厂区构成一幅“花园式工厂”的和谐画卷。走到油品调合中心的装车栈桥,没有刺鼻的气味和挥发的油气味。一套大型油气回收装置的建成,使这里VOCs排放浓度远优于国家标准,年直接经济效益超百万元。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是目前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命题。”兰州石化总经理助理张涛涛表示。

  兰州石化坚持“源头防治、过程整治、末端管治”理念,推动多项重要隐患治理项目落地见效:成功实施1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固碱法脱硫消蓝技术”,消除外排烟气蓝烟拖尾现象;完成炼油区雨排系统局部扩容改造等11个隐患治理项目并投运;完成橡胶部一级污水预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显著提升了工艺管控效率和装置异味管控效果。

  技术改造让每一滴水、每一分热都物尽其用,催生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橡胶部新建的凝液回收系统,预计每年可减少污水排出量约24万吨,节约蒸汽1.6万吨,创造效益530余万元。炼油区除盐水系统改造后,反洗水回用率高达95%,节约新鲜水48万吨/年,生态优势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兰州石化共节能0.91万吨标煤、节水23.88万吨,分别完成全年指标的60.67%和59.7%,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3.75%。

  褪去“高耗高排”旧标签的兰州石化,一步步实现“发展与生态”的双赢闭环,打造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底气”。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