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关注榆中县山洪灾害】“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记榆中县马坡乡阳屲村村委会主任杨作栋

 2025/08/11/ 08: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富贵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关注榆中县山洪灾害】

“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记榆中县马坡乡阳屲村村委会主任杨作栋

在榆中县马坡乡马莲滩村,抢险人员抢修道路。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国网甘肃电力抢修队伍在榆中县受灾地区抢修供电线路及设备。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炜

在榆中县第三中学临时安置点,马莲滩村受灾群众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8月7日晚,榆中县马坡乡阳屲村电闪雷鸣,大雨如注。

  “屋里有人吗?雨太大了,快跟我走……”晚上10时许,一阵阵急促的呼喊声划破雨幕。村委会主任杨作栋发现雨势骤增,立即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顶着瓢泼大雨挨家挨户敲门,紧急通知群众撤离。

  “头回见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洪水!”61岁的杨作栋回忆,傍晚6时左右开始下雨,到10时左右仍是暴雨,当时停电,通讯也中断了,村庄瞬间就成了一片漆黑的孤岛。

  大雨倾盆,寸步难行。杨作栋和同事原本想开车尽快赶去地质灾害隐患点,途中经过一处山坳路段时,驾驶的车辆陷入淤泥动弹不得。一行人只得弃车步行,前方约50米长的路段已被山洪淹没,水深及大腿,水流湍急,几个人互相搀扶着往前摸,险些被冲倒。“50米的路,感觉走了好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作栋仍心有余悸。在抢险过程中,杨作栋的右脚被山洪裹挟的石头划伤,他强忍着疼痛,继续投入战斗。

  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叫醒”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15户28人。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杨作栋带头背扶转移。转移过程中,2户村民不愿意离开,杨作栋在耐心讲解险情危害的同时,强制组织转移。为确保重点部位人员全部转移,他又带领人员二次返回逐一排查,最终实现了群众零失联、零伤亡。

  那一夜,持续强降雨像一把钳子紧紧揪着他的心。转移安置群众、排查险情隐患、上报汛情……他如同高速旋转的陀螺,彻夜未眠。

  杨作栋对村情了然于胸。平日里,他经常向村民宣传防汛知识,组织党员群众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清理沟渠,加固堤坝。村内的悬帽咀是夏日露营地,7日上午就有数百名游客前来游玩。杨作栋根据收到的气象预警,中午1时便组织人员劝离游客,下雨前游客被全部劝离。

  经过一夜暴雨的冲刷,导致进村部分道路被冲毁。“必须尽快抢通,不能影响后续救灾!”8日清晨,暴雨稍歇,满身泥泞的杨作栋顾不上洗漱换衣,第一时间联系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组织26名党员群众奋力抢修。最终成功疏通受损道路3.7公里,为后续救援力量、物资的快速抵达赢得了宝贵时间。

  8月9日中午,当记者在阳屲村党群服务中心见到杨作栋时,他正扯着沙哑的嗓子,带着一群村民卸车、分装、搬运救援物资。

  “通往邻村旧庄沟、白家堡的道路被毁,救援物资进不去。”杨作栋指着村党群服务中心背后的山路介绍,但从我们村翻这座山,有条便道,不到2公里,步行半小时就能到,小型三轮农用车也能通过。虽然阳屲村也遭了灾,但比起旧庄沟、白家堡村,情况还算稍好,我们积极组织本村力量为邻村转运物资。“村里20多个青壮年,开着自家农用车,自发加入转运队伍。”杨作栋说。

  记者看到,崎岖的山道上,村民开着农用车来回穿梭。一车车矿泉水、方便面等救灾物资就这样一趟又一趟,沿着山路送到了邻村乡亲们的手中。采访间隙,杨作栋的电话就没停过,他沙哑着嗓子协调车辆、人手、物资对接,忙得像打仗。

  他右脚的伤处还隐隐作痛,但搬起箱子来一点不含糊。“作为党员,就要时刻冲在最前面!群众的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尽最大努力,共渡难关。”杨作栋话语铿锵,这是他朴实的心声,也是阳屲村村民的共同行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