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敦煌风】微光聚暖 照见担当

 2025/08/11/ 08:58 来源:新甘肃 狄宣亚

  狄宣亚

  暴雨倾盆,洪流肆虐,连日来甘肃榆中抗洪救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从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到各级部门协同联动展开救援,政府的担当为这场灾难应对筑牢了根基,而诸多温暖人心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更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与社会各界的同心共济。

  村干部作为基层的守护者,在危急时刻冲在了最前面。马莲滩村党支部书记在暴雨如注的夜晚,毅然开车前往新窑湾通知村民避险,全然不顾个人安危。途中车辆陷入泥中,他跳车逃生,而那辆车随后就被洪水无情冲走。他的行动,是基层干部担当精神的生动写照。在自然灾害面前,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地将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用勇气和行动,为村民们争取着生存的希望。

  当灾害导致通信光缆中断,信息支援部队驻榆中某连队的官兵们迅速响应。他们背负着30公斤的设备,在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而严重损毁、淤泥遍布的道路上徒步挺进。面对2米深的洪水、湍急的水流、塌方路段堆积的断枝巨石以及持续暴雨导致的极低能见度,他们没有丝毫退缩。腰间系上绳索,一次次闯入汹涌的洪流,精准定位断点坐标,全力进行光缆接续。他们争分夺秒,只为尽快恢复通信,让外界的救援力量能够及时了解灾区情况,让受灾群众能够与亲人取得联系。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专业的技能,在灾难中架起了一条无形却又至关重要的“信息生命线”,保障了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灾区,还有一群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与担当。几位“00后”榆中本地的外卖小哥,听闻山上受灾区域老乡家里断水,便用自己跑外卖赚的钱买了十箱水,用电动车载着,沿着坑洼泥泞的村道,小心翼翼地送往受灾地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凭借着内心深处那份朴素的情感和对家乡的牵挂,为受灾的乡亲们送去了急需的生活物资。在灾难面前,他们的行动或许看似微小,但却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让人们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和年轻一代的责任担当。

  而在兴隆山风景区,一位刚到景区经营餐馆的老板,在洪灾中救下3个孩子。在洪水汹涌来袭、危险四伏的时刻,他没有选择自保,而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将孩子们带到安全地带。这一善举,不仅拯救了3个年幼的生命,更让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关爱和互助。

  这一桩桩感人故事,不只是对受灾群众心灵的慰藉,更是激励他们重建家园的强大动力。每一个善举,每一次援手,都在传递着一个坚定的信念:灾难虽猛,但爱与希望永不磨灭。这种精神力量,将化作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决心,让他们在废墟之上,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

  在这场与灾难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全社会的齐心协力。政府迅速反应,调配资源;专业救援队伍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民间力量踊跃参与,守望相助。这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所在。

  灾难会带来伤痛和损失,但也会让微光聚暖,共御洪水。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甘肃榆中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让我们向所有在救援一线的英雄们致敬,也为甘肃榆中加油,愿这片土地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