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爱心手抓饭
新疆好人阿里木江·哈力克带领团队驰援榆中灾区

阿里木江·哈力克给大家盛饭
8月11日的榆中灾区,空气中仍弥漫着洪水过后的湿润气息,但一股浓郁的饭香与暖心的情谊正悄然蔓延。全国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来自新疆的好人阿里木江·哈力克带领爱心团队一行6人,跨越千里将大米、牛肉等食材带到灾区,用5小时的忙碌烹制出热腾腾的手抓饭,为200多名灾区群众和一线救援人员送去了跨越地域的关怀。
新疆好人灾区烹制暖心手抓饭
得知阿里木江·哈力克前来支援灾区,正在灾区开展救援工作的甘肃蓝天救援队为他找到一处临时做饭点。在兰州开牛肉面馆的爱心人士马子俊为阿里木江·哈力克无偿提供了灶具,他自己不仅免费为灾区群众做牛肉面,还为阿里木江·哈力克大叔打下手做手抓饭。
“看到榆中人民遭遇这么严重的灾害,我的心一直揪着。”刚抵达灾区安置点,阿里木江·哈力克就马不停蹄地张罗起来。他和团队成员在临时搭建的灶台前分工协作,洗米、切肉、备菜……动作娴熟而麻利。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胸前的衣服,但他脸上始终挂着憨厚的笑容,“能让大家吃上一口热乎饭,再累都值!”
此次赴榆中救灾,阿里木江·哈力克不仅带来了食材,更带来了一颗滚烫的爱心。得知榆中遭遇山洪泥石流灾害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相关部门,表达了想来灾区做些实事的心愿。“灾害无情人有情,我们都是一家人,灾区需要帮助,我就该来。”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新疆汉子最真挚的情感。
从上午11时到下午4时30分,阿里木江·哈力克和团队成员几乎没有停歇。大米在锅中慢慢焖煮,散发出清甜的香气;牛肉与胡萝卜、洋葱在热油中翻炒,浓郁的香味在安置点四处飘散。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被这股香味吸引,纷纷围拢过来,看着灶台前忙碌的身影,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一句“一家人”传递力量
“太香了!这是灾后吃到的最暖心的一顿饭。”家住榆中县马坡乡的王大爷接过阿里木江·哈力克递来的手抓饭,激动得红了眼眶。王大爷家的房屋在洪水中受损,连日来的焦虑与疲惫,在这口热饭的慰藉下渐渐消散。
下午5时许,阿里木江·哈力克首先来到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亲手将一盒盒手抓饭送到救援队员手中。队员们大口吃着,脸上沾满米粒也顾不上擦,纷纷竖起大拇指:“太香了!这味道绝了,吃着心里都暖烘烘的!”
下午5时30分,阿里木江·哈力克来到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临时驻地,为队员们一一送上盒饭,并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吃手抓饭,还询问他们手抓饭是否合口味。消防员左旭阳刚从救灾现场换班下来,捧着温热的手抓饭狼吞虎咽,“连续奋战了好几天,吃到这样可口的饭,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夕阳的余晖洒在安置点的空地上,为这温暖的场景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阿里木江·哈力克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说:“我没什么大本事,就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这顿饭能让大家感受到一点温暖,让他们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关心着灾区,都在支持他们。”
筹集善款支援重建
为了筹备这次爱心行动,阿里木江·哈力克不仅自掏腰包购置食材,还发动身边亲友筹集善款,全部用于支援灾区救灾和重建。在灾区的第一天,阿里木江·哈力克的爱心行动就感动了许多人。当地干部说:“阿里木江·哈力克大叔的到来,不仅给灾区群众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灾难总会过去,只要我们心连着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几天我会一直在灾区为大家做手抓饭,希望灾区人民能尽快渡过难关,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这份来自天山脚下的深情厚谊,将与榆中人民一起,在灾后重建的道路上温暖前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添翼 曾德华 张鹏伟 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8月12日【关注榆中县山洪灾害】金昌市紧急驰援榆中县受灾地区
- 2025年08月12日【关注榆中县山洪灾害】860余名陇原退役军人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
- 2025年08月12日【关注榆中县山洪灾害】甘肃省农业农村部门全力开展农业救灾
- 2025年08月12日【关注榆中县山洪灾害】救援人员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