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黄河远上处 文脉惊鸿时——全国著名作家临夏行活动侧记

 2025/08/12/ 15:32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张姝

黄河远上处 文脉惊鸿时

——全国著名作家临夏行活动侧记

  临夏融媒记者 张姝

  黄河之水在临夏大地蜿蜒流淌,滋养出这片土地的丰饶,更孕育了深厚绵长的文化。8月9日至10日,“黄河远上·文脉流长”全国著名作家临夏行活动举行,国内著名作家、名刊主编和主流媒体记者齐聚我州。在这趟探寻黄河文化的旅程中,临夏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底蕴给他们带来强烈冲击,颠覆了固有认知。

  踏入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仿佛穿越到了远古时代,丰富的化石资源静静陈列,每一件都像是大自然留下的神奇密码。作家们俯身细看,眼中满是惊叹。那些沉睡了千万年的生命印记,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太不可思议了,大自然的创造力真是无穷无尽。”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吕晨不禁感慨地说,这里的化石仿佛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让她对生命的演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移步州彩陶馆(州博物馆)与八坊十三巷,河州大地的历史变迁如一幅长卷缓缓展开。博物馆里的彩陶弥漫着历史的气息,八坊十三巷的青砖灰瓦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作家们漫步其中,细细阅览,仿佛听到了时光流淌的声音。这里的一器一物、一砖一瓦都让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

  来到莲花渡口,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内,峥嵘岁月的红色印记令人动容。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渡船,无声地言说着当年的英勇与悲壮。作家们驻足良久,被那份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深深触动,他们表示,这里的红色记忆是临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

  炳灵寺的石窟艺术更让人叹为观止,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展现着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作家们仰望这些艺术瑰宝,内心被强烈震撼。“没想到在黄河之畔能看到如此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实在太丰富了。”著名作家贾梦玮说,这彻底颠覆了他对临夏文化的认知。

  河州花儿的悠扬旋律在耳畔响起,那是当地人民情感与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家们静静聆听,歌声中蕴含的真挚情感直抵人心。他们说,花儿就是临夏“活着的诗经”,唱出了这片土地的活力与风情。

  活动中,与会嘉宾畅谈对临夏的印象和文化考察感想。著名评论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莉说:“这里是一个传统文化气息非常浓郁的宝藏之地,同时有那么美丽的自然风景,生态保护工作做得也很到位,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著名诗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沈苇则表示,将把此次在临夏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创作中,用诗歌等文学形式展现黄河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领略到临夏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他还感慨道:“我曾在新疆生活30多年,这边的风光特别像新疆的伊犁、阿勒泰,因为以前对甘肃的印象都是以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为主,而临夏草木这么葱茏,有破除既有印象的另一种美。”

  著名翻译家、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说:“我希望在未来能够通过出版物的形式,向更多的读者推广临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过来走一走、看一看。”

  著名诗人、湖南诗歌学会副会长张战也坦言:“临夏早期的彩陶文化已经达到了审美的巅峰,特别是原始先民们用点、线组合成无限丰富的各种图案,构成了这些彩陶上的精美纹饰,我深深地为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感到骄傲,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更深入地去研究的一个领域。”

  而一场在永靖县黄河三湾景区举行的“黄河上游的文学表达”主题漫谈活动,更让临夏的形象在文字与故事中愈发鲜明。作家们分享与临夏、甘肃或黄河有关的经历和故事。有的讲述了自己多年前在水边生活的经历及对黄河的敬畏,有的回忆起在甘肃大地感受到的淳朴民风,还有的则分享了对临夏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对这片土地的喜爱。

  这场沉浸式的讲述,不仅强化了临夏形象的文字表述,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作家们在交流中碰撞出创作的火花,分享着各自的创作灵感和文学思想。大家一致认为,临夏是一座充满文化魅力的地方,值得用更多的笔墨去书写和赞美,相信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临夏的故事也将被更多人知晓和传颂。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