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环县 聚焦关键点 奏好“水保曲”

 2025/08/12/ 15:38 来源:陇东报 记者 鹿铭 通讯员 杨瑞芸

环县 聚焦关键点 奏好“水保曲”

环县披上“绿衣”的山川梁峁。 庆阳融媒记者 鹿铭 摄

环县小南沟乡杨胡套子草原。 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合水县连家砭林场。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每日甘肃网8月12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庆阳融媒记者 鹿铭 通讯员 杨瑞芸)近年来,环县聚焦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和技术创新三个关键点,构建“工程实施、制度约束、科技支撑”三位一体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保障生态修复成效,推动绿色发展。

  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抓手。环县多方统筹,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如坡耕地、荒山荒坡等,实施梯田改造和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河草”的系统治理,通过修建排水沟、生态护坡等措施,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针对沟头前进、塬面萎缩的现状,通过实施固沟保塬工程,对塬面径流进行集蓄和调节排导,减轻侵蚀沟排洪压力,减缓塬面径流引起的侵蚀沟发展趋势;针对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的沟道,通过实施淤地坝工程,拦蓄泥沙、抬高侵蚀基准,减少下游洪涝灾害,增加耕地保护农田。通过这些系统性工程措施,从源头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十四五”以来,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4.29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30座,除险加固病险淤地坝5座,治理抢救性沟头和潜在性沟道16条,保护塬面93.09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坡耕地和小流域55.98平方公里。

  近年来,以煤矿、石油、风电、交通等为主的生产建设活动频繁,对这些生产建设企业进行水土保持监督成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县通过检查建设项目是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通过审批,施工中是否按照方案实施等,评估生态影响,明确防治措施。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水利部卫星遥感、行业部门无人机巡查、实地监测等手段,动态监督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定期巡查项目工地、生态修复区等,实时了解记录项目进展;通过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跟踪项目进展和整改进度;通过开展采矿、交通、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有效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完工后,全面核查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效果,对未达标的项目责令整改,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同时,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公众参与水保的意识。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结果问责”的闭环管理,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十四五”以来,全县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78个,下发整改意见26个,约谈通报17次。

  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生态保护、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工作,技术手段的升级是提高水土保持效率的关键。环县不断挖掘“人才技术”和“施工技术”的潜力,把数字化监测、生态技术应用、工程管理标准、专业人才引进等作为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平衡的驱动力,以专业人才提供科学支撑,以高标准施工技术确保方案落地,全力激发水保措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四五”以来,环县持续推进数字化监测和智慧化管理等工作,在城西川小流域建立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推广应用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新技术,增强治理效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