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掠影】荧屏上的抗战长卷

 2025/08/13/ 08:5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杨文秀

【掠影】

荧屏上的抗战长卷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这是1985年由老舍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以抗战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唱词。该曲由一代评剧大师骆玉笙演唱,曲风大气磅礴,沉郁激昂,应和本剧以编年史的方式徐徐展开抗战的历史长卷,吟唱中国军民在硝烟中不屈的灵魂。

  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视角和形式风格多元化。《老柿子树》(2008年)、《战长沙》(2014年)等剧延续了《四世同堂》以整个家族的命运沉浮折射社会历史变迁,以家族史写抗战史的史诗风格;《亮剑》(2005年)、《雪豹》(2010年)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军人英雄形象,谱写战场传奇;《血色湘西》(2007年)、《射天狼》(2013年)、《铁血征途》(2013年)等剧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示了人民大众齐心抗战的赤子之心;《永不磨灭的番号》(2011年)对民间游击战中英雄群像的生动刻画、《红字》(2014年)以悬疑推理的故事设计突出革命者的斗争智慧,在类型风格上更为个性化。这些优秀电视剧对抗战历史长卷中人物、事迹的倾心打造,不仅再现了这段磨难重重的历史,更是通过战争中每个中华儿女的奋勇搏击聚焦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老柿子树》根据甘肃省话剧院同名话剧改编,以甘肃黄河岸边一户李姓人家为主线,将一个普通西北农民家庭的命运,置于宏大历史洪流之中。斯琴高娃饰演的母亲李金香养育了“金、木、水、火”四个儿子,老大金德智力残缺在家务农,陪伴着母亲;老二木德成长为抗日英雄;老三水德教书育人,瞒着母亲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抗日道路,最终不幸牺牲;老四火德失手打死作恶多端的县保安队队长,被迫落草为寇,但他行侠仗义,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老柿子树下李家小院的命运就是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母亲李金香秉持着必须打鬼子的“天理”,在黄河的怒吼和全国人民保卫黄河的呼喊声中挺身而出。

  这部剧展现了西北作为大后方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运输队尽力为抗战运送物资、民间纷纷成立抗日救亡组织支援抗战、兰州空战全力对抗日军空袭,尤其是老三水德怀着抗日救国的志向前往兰州,加入党组织,他的个人经历从侧面折射出兰州在抗战时期作为西北国际通道的重要枢纽,为全国战场输送物资、军力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作为知识分子,水德弃笔从戎,从偏远学堂的教书先生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转变也更形象地揭示了全民族抗战的深刻内涵。

  老柿子树作为贯穿全剧的重要意象,是西北独特的文化、精神的图腾。日军的轰炸让村庄蒙难,老柿子树始终矗立不倒,李家几代人围绕着它生息,李金香更是将它视作家族根脉。老柿子树上布满了战争痕迹,那些日军轰炸时留下的弹孔、烧灼痕迹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顽强、坚韧的写照。水德在树下对战友说:“这树记着咱受的苦,也记着咱没跪下”,对应家园被毁时,村民们护住树上的最后一批青柿子,与剧中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共同寄寓着必将迎来曙光的信念。

  宏大的家国叙事也可以从微小处切入,《战长沙》便聚焦于战时普通市民的生活,是一部“战时平民生存实录”。胡家是长沙城一个典型的小商人家庭,他们的生存哲学就是过好小日子。开篇的长沙城风貌、胡家的琐碎日常,餐桌上的饭菜,街坊邻居的往来,都充满了鲜活的生活质感,这使得随后到来的战争对美好生活的摧毁更具冲击力。因此,剧集更侧重于展现战争如何粗暴地撕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何逼迫他们在绝境中做出抉择。这种“平民化”视角,让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更具现实冲击力。

  除了家国一体的史诗叙事,描摹英雄人物及战场传奇是抗战电视剧的另一亮点。《亮剑》《雪豹》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带有强烈个性气质的军人形象。《亮剑》以李云龙的传奇军旅生涯勾勒出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的壮阔画卷。尤其是对李云龙的塑造,跃出以往战争题材塑造英雄人物时“高大上”的窠臼,生动描摹人物身上的烟火气,让角色血肉丰满。剧集传递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亦成为民族气节的象征,令观者热血沸腾。《雪豹》典型地体现出战争如何塑造人的灵魂。《永不磨灭的番号》在人物塑造上最具颠覆性和独特性,创造出一群复杂鲜活的英雄群像,更加贴近观众的心。

  抗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也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勠力同心上。《血色湘西》和《射天狼》均以强烈的地域文化为底色,将独特的民风民俗与磅礴的民族大义相融合。《血色湘西》最精彩的莫过于将民俗仪式转化为战略战术,“赛龙舟夺军火”是全剧最具震撼力的华彩篇章,编剧将龙舟竞渡这一民俗活动,巧妙转化为突破日军封锁、抢夺战略物资的军事行动。龙舟寨本是排帮、雷公寨等宗族势力相争斗胜的舞台,但在外敌入侵的关头,世仇之间放下恩怨,在龙舟上并肩挥桨,呐喊震天,完成了从“民俗信仰”到“民族信仰”的升华。

  《射天狼》在甘肃摄制完成。主人公魏鹏飞出身文化世家,因家族变故和时代洪流,从求学求知的轨道转变为在戈壁荒漠、烽燧边关守护家园、保护国宝而浴血奋战。作为甘肃团队倾力打造的家国史诗巨作,本剧围绕敦煌藏经洞文物,将地方军阀混战、日寇虎视眈眈下西北边陲地区危机四伏的历史往事逐次展开。西北壮阔的地域景观和独特民俗构成了故事的底色,无垠的戈壁荒漠、巍峨的祁连雪山、粗犷的秦腔、淳朴的西北方言,驼铃声声的商队穿行于古丝绸之路的古道,魏鹏飞与贺黑云在险恶环境中,周旋于土匪、军阀、日本侵略者之间,挫败其掠夺敦煌文物的阴谋。他们的事迹如同西北大地上屹立不倒的烽燧,彰显出西北儿女在乱世中的坚韧与血性。

  八十载岁月如流,当我们回望从《老柿子树》到《射天狼》的荧屏抗战影像,一条清晰的脉络呈现于眼前:抗战叙事经历了从家族到个体,从对集体创伤的洞观到对英雄主义的礼赞,最终延展到全中国每一处地域、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生命尊严、家国统一的誓死捍卫。

  (本文文字均由杨文秀撰写)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