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从4亩试验田到产业高地
——高台小海子村年产苜蓿种子占全国十分之一
高台县融媒体中心
在河西走廊腹地的高台县,一片紫色花海正书写着产业逆袭故事。南华镇小海子村的4760亩苜蓿制种田,年产优质种子超200吨,占据全国苜蓿种子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个曾以4亩试验田起步的戈壁村落,如今已成为中国草种业版图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的豆科黄金,承载着奶业振兴的希望。2013年,多年从事苜蓿制种研究的甘肃农业大学曹致中教授,将科研梦想播种在这片土地。十余载春秋更迭,甘农7号至12号系列品种相继通过审定,7个新品种进入区试阶段,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破土而出。
“从最初4亩的探索,到如今4760亩的规模化种植;亩产从不足50斤跃升至80公斤——这是全国领先的高产标杆。”曹致中抚过即将收获的苜蓿,语气中透着自豪。如今,国内顶尖育种机构培育的苜蓿品种,90%以上选择在高台县进行良种生产,带动全县制种面积突破7300亩。
2024年3月,甘肃农业大学高台牧草种业专家院正式挂牌,标志着“科研院所+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的现代种业体系落地生根。这个由高台县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共建的平台,正在重塑中国草种业的创新生态。
通过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合作,现在,甘肃农业大学在小海子村的试验田从几亩扩展到数千亩,年产苜蓿种子产量从百公斤级跃升至百吨级。更难得的是,小海子村已成为全国唯一专业从事苜蓿制种的行政村,50余户农民变身“种业工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模式日趋成熟。
站在新起点,高台县种业强县的蓝图正在铺展。“我们将全力创建‘全国苜蓿制种高产示范县’,力争全县苜蓿制种面积突破万亩,亩产超100公斤,年产量达600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永亮说,同时推动普通种子向认证种子升级,让“高台草种”对标国际标准,昂首走向海外市场。
从河西走廊的戈壁小村,到国家种业战略的重要支点,一粒粒黄灿灿的种子在红色沃土上萌发出金色希望。当科技基因融入传统农业,小海子村正铺展出一条“以草富农、以种强国”的产业振兴之路。 (段海 杜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8月19日高台扩内需促消费进一步加码
- 2025年08月18日【图片新闻】高台县巷道镇千亩制种向日葵竞相绽放
- 2025年08月13日高台新质生产力加速“蝶变”
- 2025年08月11日高台县小海子村:从四亩试验田到全国产业高地